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恽逸群的抗战评论
抗战开始后,在《立报》主持评论工作的恽逸群同志,几乎每天要在该报发表一篇评论,动员市民群众认清形势,投入战斗。1937年5月26日和27日,他发表了《不能放弃生存权利》《加紧侵华的借口》两篇评论。七七事变发生后,他在评论中分析了国际关系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恐惧敌人的失败主义情绪以及冀图速胜的侥幸心理,并在8月间的评论中,提出迅速扩大全面抗战、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进行长期抵抗的主张。
9月25日,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首战告捷,歼灭日军精锐部队1000多人。恽逸群在28日的评论中指出:“这是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同时指出其“所以能够歼灭敌军的主力,完全是因为军队的政治认识比较高,能够得到当地民众的援助和游击战术”。因此他明确提出:抵抗暴敌的战略,必然要采取运动战,而以游击战为主。
恽逸群这一战略战术思想,引起了一场辩论。9月30日出版的《立报》发表了曹聚仁的《战场小语》,就恽逸群的主张进行反驳,提出以“阵地战为主要战略的理论”。10月4日,《立报》又发表了黎明即的文章《关于我们的战略》,指出“恽逸群先生的意见和毛泽东先生的意见是一致的”。恽逸群为了继续阐明他信奉的战略战术思想,在10月7日的《立报》上发表了题为《书生谈兵》的文章,圆满地结束了这场辩论。
恽逸群在这篇文章中说:“作战双方的火力相等,自然一开始就必须决胜负于阵地战中,但在火力不相当的作战中,较弱的一方就必须先使敌人奔疲消耗之后,再作大规模的主力接触。现在苏联的红军,可以说出‘敌人从哪里来,打它回哪里去’的豪话,但在廿年前,就只好先用游击战对付远征军的干涉。”
《立报》在上海和大后方是一张有影响的报纸,8个股东中有7个是国民党员,恽逸群进行细致的工作,逐步地把这张报纸转变为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有力阵地。他在每天一篇的评论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使之成为北起长城,南至两广、云南,西至四川、甘肃,广大群众的有益读物,从中揣摩时局动向和斗争的策略。
(本文摘自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1期)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