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拥有了“户口本”
人民政协网8月12日电(赵浩言 记者 高志民)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和制度创新。2025年7 月4日,三江源国家公园顺利完成登簿。这标志着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全部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动国家公园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制度筑基:产权明晰守护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 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就会落空。国家公园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开展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2019年4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重点推进国家公园等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工作。同年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将“坚持依法确权、分级管理”作为基本原则,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作出明确规定。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通过对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以及水、林、草、湿、海、矿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加强自然资源产权保护,厘清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不仅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产权基础,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
实践探索:国家公园有了“户口本”
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如何守护好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资源数量?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7月,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登簿,从此有了自己的“户口本”。
(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基本情况: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岛屿型热带雨林,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生活着众多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以及鸟兽类,是我国热带生物种类最密集的地方。2022年12月28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完成登记, 标志着在全国首次打通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最后一公里”。根据登记结果显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268.54平方公里,其中国有面积3772.41平方公里,占88.38%。森林资源面积占自然资源总面积的97.21%,此外国家公园内还有水流、湿地、草原、荒地、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多种资源类型。经国务院授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委托海南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实践应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权登记过程中,针对核心保护区涉及的整体生态搬迁问题,海南省创新性探索出土地权属置换路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土地权属置换的指导意见》,实行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土地所有权等价置换。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基于登记数据建立“四库” (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生态账本,有利于实现国家公园整体保护和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二)武夷山国家公园
基本情况: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赣闽两省,拥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2023年6月19日和9月8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福建片区相继完成登簿。登记结果显示,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1280.41平方公里,其中江西片区面积279平方公里,福建片区面积1001.41平方公里。涵盖水流、湿地、森林、草原、荒地等五大资源领域。经国务院授权,武夷山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分别委托福建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实践应用:福建、江西两省在各自摸清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属片区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资产情况和权属状况,厘清国有与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边界的基础上,加强跨省协同,建立省际协调机制,共同解决保护、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两省联合编制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加强在国土空间布局、生态红线划定、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政策协同,共同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实现“一山共治”。
(三)大熊猫国家公园
基本情况: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 地处秦岭、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山系,是主要的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类型丰富,群落结构和动植物区系完整。2023年6月21日、8月25日 、12月30日,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甘肃片区、四川片区陆续完成登簿。根据登记结果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登记单元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陕西片区面积97.72平方公里,甘肃片区面积2552.96平方公里,四川片区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涵盖森林、水流、草原、湿地、荒地、矿产等六大资源类型。经国务院授权,大熊猫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委托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人民政府分别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实践应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和甘肃片区创新开展三维立体登记模式,实现登记成果二维向三维可视化转变,生成“立体户口簿”;陕西片区通过科技赋能,运用无人机航测、GIS和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技术,通过亚米级卫星遥感影像和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实景信息,为自然资源建立“全息档案”,实现精准确权。在生态保护领域,清晰的权属划分让责任落实更精准,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产权保障。国有自然资源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负责生态修复,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则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开展林下经济,既守住了森林的生态红线,又让村民在保护中受益。登记成果正转化为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基本情况: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处的老爷岭南部区域,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和北半球温带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24年9月6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登簿,标志着我国目前唯一一个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家公园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根据登记结果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登记单元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资源1.37万平方公里,占虎豹公园总面积的97.58%。另有水流、 湿地、草原等其他类型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国有自然资源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49%。经国务院授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由自然资源部(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实践应用:通过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妥善化解了公园范围内1.9万多公顷的权属重叠历史遗留问题,划清国有与集体所有界线。登簿完成后,自然资源部及时将登记成果共享给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登记成果已应用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本底调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管护等工作中,为国家公园分类施策、生态保护和有效监管提供产权依据。
(五)三江源国家公园
基本情况: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其水源涵养功能是我国乃至北半球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公园内冰川雪山巍峨耸立,湖泊湿地星罗棋布,高寒草原广袤无垠,是高寒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和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栖息着藏羚羊、雪豹等6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三江源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实地勘查,精准界定登记单元边界。创建“青年突击队”,克服高海拔作业困难,共完成调查核实水流、湿地、森林、草原、荒地等图斑170897个,关联不动产登记信息7278条和生态保护红线。2025年7月4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完成登簿。根据登记结果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全部为国有,经国务院授权,由自然资源部委托青海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登记单元总面积约19.07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资源占比最高,面积12.89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涵盖森林、水流、湿地、荒地等多种资源类型。
实践应用:通过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确权登记,明确产权主体,有力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地实施,充分激发周边社区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同时,登记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生态修复区域,科学规划生态保护工程,为生态保护装上“数字引擎”,并为科研监测、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确权赋能:国家公园确权登记成效初显
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圆满完成登簿,通过摸家底、建档案,明确了“谁所有”“由谁管”,真正实现“底数明、权属实、 边界清”。一本本绿水青山的“户口本”,使产权更明晰、权益更显化,落实保护责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激活了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效能。
-——为维护国家公园所有者权益提供产权凭证。根据《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但具体由谁来代表行使、如何行使、行使的权利内容是什么,长期以来并不明晰。通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国家公园四至范围在国土空间上精准落地,以登记的法定形式,明确和宣示了国家公园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清晰界定不同层级政府行权的具体范围,厘清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能够为国家公园产权管理提供支撑。通过清晰界定国有与集体所有的权属边界,妥善化解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权属争议,同时关联不动产登记信息,明晰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划清了权属界线,解决了所有权人不清、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为国家公园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主张所有、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落实权益”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产权依据。
-——为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夯实产权基础。近年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仍面临产权界定、资产配置与有偿使用等难题。通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解决了一批自然资源产权纠纷,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划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边界,清晰掌握国家公园的产权“家底”,建立涵盖各类自然资源权属状况和自然状况的数据库,为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处置、配置、有偿使用和收益管理等提供权责归属依据。
-——为加强国家公园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提供服务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国家公园涉及的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森林、水流、草原等,这些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往往跨越多个行政区划和管理部门。通过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将国家公园作为独立的登记单元,依法对国家公园内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湿地、滩涂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将国家公园内各类自然资源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等信息在登记簿进行记载,明确谁所有、谁管理、谁负责,为国家公园分类施策、生态保护和有效监管提供产权依据。登记结果具有公示公信效力,相应内容及时更新,并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权责主体夯实生态保护责任,有利于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助力提升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夯实产权基石:从国家公园到美丽中国
给自然资源上“户口”的,不止于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从5个国家公园到国际重要湿地,从大江大湖到国家重点林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已在全国星火燎原。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共有1057个重点区域相继完成登簿,总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覆盖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明显提速,431个重点区域完成登簿,占已登簿总数的四成。今年6月,太湖完成确权登记,标志着唯一由中央直接行权的湖泊完成登簿,7月西藏米堆冰川确权登记已发布公告……一本本绿水青山的“户口本”,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产权支撑。
清晰的产权,是保护与发展的基石。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两项重大改革任务,持续提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 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一是蹄疾步稳,着力拓展自然资源登记覆盖面。“十五五”期间基本完成新设立的国家公园、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重要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登记,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国家重点林区、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海域和无居民海岛等自然资源登记,力争实现登簿面积一百万平方公里。二是深化改革协同,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和自然资源管理全局。与生态文明相关改革协同推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将登记成果及时纳入“一张图”产权底板。进一步强化登记成果服务应用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生态保护补偿、国家公园建设等相关领域,发挥好确权登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链条中的作用,努力擦亮美丽中国绚丽底色。三是深化探索,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和工作体系。健全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标准,研究制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规程和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规范。及时总结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推动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政策制度执行力,确保登记结果真实有效、权威公信。
编辑:张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