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两山”理念20年 · 循足迹看变化

“两山”理念20年·委员眼中的青绿家乡|“芒来嘎查”的“护绿生金路”

2025年08月13日 07:28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两山”理念20年·委员眼中的青绿家乡_(7949690)-20250813072405

一个嘎查(村)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典范,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就有这样一个嘎查,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到生态环境显著改变,并且走出了一条“护绿生金”的生态致富路。

它就是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的芒来嘎查。

在祖国北疆中俄蒙三国交界的呼伦贝尔草原上,芒来嘎查如一颗闪耀的明珠。“芒来”蒙古语意为“先锋”,这个拥有60.27万亩草场、356位牧民的牧业嘎查,依托“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特色之路,被称为“芒来模式”。

曾几何时,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放牧让草原不堪重负,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2019年6月,在党委、政府支持下,全市首个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牧民以草场和牲畜作价入股,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暖”。2020年股权证发放时,牧民手中紧握的不仅是凭证,更是对未来的期盼。

这一模式的推行,离不开党建引领。芒来嘎查党支部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中培养党员,连续9年被评为一类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嘎查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内蒙古自治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荣誉。

“要发展,先护绿”是芒来嘎查的共识。合作社拆除96公里网围栏,将16.25万亩草场连成一片,实施划区轮牧,划分四季营地和打草场,设12个放牧点强化管理。同时建设饲草储备库,像呵护孩子一样守护草原。

如今,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连续5年超80%,曾经枯黄的草原如今变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林草长﹢”协作机制,整合生态管护网格员、科技服务员等力量,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实施退牧还草工程,34户入社牧户整合27.8万亩草场,实现7769只羊单位的科学承载,草原生态系统量质齐升。

守护好绿色,更要让草原“长金子”。合作社请来农大专家推行“冷季集中舍饲”,将8个羊群整合管理,养殖成本降低30%,让牧民告别“靠天吃饭”。远程放牧监控、产品追溯系统的应用,让“智慧芒来”品牌越打越响,牛羊肉通过冷链物流走向全国。

草原的好生态还成了“摇钱树”。“米吉格家庭牧场”年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收入近200万元。苏木(乡)深挖克鲁伦河文化底蕴,将多个点位纳入全旗旅游规划,生态旅游与电商销售结合,让牧民坐在家里就能增收。

2024年,“芒来模式2.0”升级启动,组建股份经济、草场、劳务、旅游、置业五大合作社,年户均分红4.65万元,最高达13.82万元。通过“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统购统销保障生产,2024年合作社营收440.87万元,社员收入显著高于非社员。牧民的生活也随之改善:医保养老有保障,60公里常电线路通到毡房,党群服务中心的“太阳能﹢光热”多能互补供热系统,既环保又每年节省10万元开支。文化活动频繁开展,牧民幸福感节节攀升。

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升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芒来模式”以生动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片草原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保护的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成为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而未来,当更多“芒来故事”在草原上续写,当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每一寸土地,祖国北疆的这道生态屏障,必将更加坚固,更加璀璨——因为这里的每一缕风,都在传唱着生态与发展的和谐乐章;每一寸草原,都在孕育着更灿烂的明天。

(杜明燕系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明泉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融媒体中心)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