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聂耳的赤子之心

2025年08月13日 09:18  |  作者:王剑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刚过20岁生日的聂耳下决心要“谱出能惊醒国魂的战歌”,唤醒危难中的民众。

聂耳深入工厂、码头,与工人、市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1933年,聂耳有感而发,创作了歌曲《开矿歌》:“我们在流血汗,人家在兜风凉;我们终年看不到太阳,人家还嫌水银灯不够亮……”这是聂耳第一首表现工人阶级斗争意识的电影歌曲,开创了20世纪30年代革命歌曲的先声。

有一次,聂耳在黄浦江的码头旁,听到码头工人的劳动号子。他在日记中写道:“群众的吼声震荡着我的心灵,它是苦力们的呻吟、怒吼!我预备以此动机作一曲。”不久,聂耳含泪写下歌曲《码头工人》:“从朝搬到夜,从夜搬到朝,眼睛都迷糊了,骨头架子都要散了……”歌曲中,劳动号子多次回环出现,形象地描写了码头工人沉重不堪的劳动场景,并发出激动人心的号召:“兄弟们,一辈子这样下去吗?不!团结起来!向着活的路上走!”

就这样,聂耳的创作“一个比一个尖锐,一个比一个有力”。《大路歌》用劳动号子的曲调和节奏,唱出了工人阶级的坚韧与力量;《毕业歌》向所有的青年发出了时代的召唤,既是知识分子抗日救亡的战书,也是广大学子的青春战歌;《卖报歌》则以简洁明快的旋律,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铁蹄下的歌女》,深切地刻画出底层社会艺人的悲惨生活……

1935年,田汉刚为电影《风云儿女》写好歌词,就不幸被捕。聂耳说:“作曲就交给我吧!”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写这首曲子的时候,感情很激动,创作的冲动就像潮水一样从思绪里涌出来,简直来不及写,一气呵成,两夜工夫就写好了。”《义勇军进行曲》迅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正如郭沫若所言:“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王剑)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