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

推动养老服务师职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迈进

2025年08月14日 09:17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养老服务师”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既为千万从业者带来职业认同,也将行业规范与监管的重要性推向台前。

“给老人喂药时剂量误差多少算违规?陪同就医时代签知情同意书是否合法?到底哪些是养老服务师该做的……”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日常工作中的细节疑问,折射出养老服务师这一新兴职业发展中的某些尴尬。

“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一位老人,曾在半年内更换了3名服务师,这3名服务师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的差异,让老人及其家属感觉无所适从。”郑军还了解到,一家家政公司的年轻服务师曾因喂药剂量的误差与家属产生纠纷,“凭经验操作却被质疑不专业”的困惑,道出了养老服务从业者对统一服务标准的迫切期盼。

郑军表示,养老服务师作为衔接专业护理与家庭照护的重要力量,其职业规范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养老服务质量。

“目前行业普遍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服务边界不清,从洗衣做饭到医疗护理的职责划分缺乏明确界定;二是操作标准缺失,血压测量、用药提醒等基础服务缺乏统一流程;三是监管机制薄弱,违规行为惩戒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约束。”郑军深切感受到,执业范围模糊、服务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等问题,已成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需要破解的突出瓶颈。

在郑军看来,构建清晰的“行为指南”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他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老年医学专家、资深养老服务从业者、老年人及家属代表共同制定养老服务师职业规范细则。

“在生活照料领域,需明确协助洗漱的频次、餐具消毒的标准操作等具体要求;健康护理方面,应细化用药提醒的‘三查七对’流程,规定血压测量的时间节点与数据记录规范;心理慰藉服务则需明确每周的陪伴时长,以及避免涉及家庭财产分配等敏感话题的引导原则。”郑军表示,要通过具象化的规定,让从业者有章可循,让服务对象放心安心。

针对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他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师职业信用档案。该档案应包含从业资格信息、连续12个月内不少于10位服务对象的评价记录(涵盖服务时长、满意度评分、特殊需求响应速度等维度)、专业培训证明,以及公安、民政部门提供的违法违规记录。

为确保档案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需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服务评价由服务对象或家属通过专用平台实时上传,培训记录由认证机构同步至系统,违法违规信息则由监管部门按月推送。

在此基础上,依托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用档案跨省市共享,家属通过扫描服务师工作证二维码即可查询完整信息。对存在虐待老人、虚报服务时长等严重违规行为者,应纳入行业“黑名单”,实施终身职业禁入。

“为确保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尤为关键。”郑军就此建议,组建由老年医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养老机构资深管理者构成的评估团队,每季度通过“现场观察﹢老人及家属访谈﹢技能实操”的方式进行考核,如抽查失能老人照护规范度、询问服务满意度等,并将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优秀者优先参与高级培训,不合格者需补考,连续两次不合格则暂停执业资格,推动养老服务师行业形成良性发展态势。”郑军表示,通过建立“职业规范—信用监管—能力提升”的全链条体系,将推动养老服务师这一职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迈进,让千万老年人及其家庭获得可预期、有品质的养老服务,更为我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记者 赵莹莹)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