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统战时讯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中央社院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涉疆涉藏

首页>统一战线>涉疆涉藏

鲁藏一家亲,托起生命之舟

2025年08月14日 09:34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8月14日 民族宗教)鲁藏一家亲,托起(7949101)-20250814092955

图为赵和永(左三)向团队成员讲解。

对口支援西藏,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在广袤而古老的青藏高原上,从乡村振兴的热土到民生改善的一线,从产业发展主战场到民族团结最前沿,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和中央单位挺膺担当、倾情奉献,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请随编者将目光转到日喀则,去看看上海、山东、黑龙江的援藏人在这里留下的铿锵足迹和实干诗行。——编者

“2023年8月,医院成功过审二甲。”

“同2022年相比,医院门诊量增长12.44%,手术台次增长696.77%,出院人次增长154.61%,住院分娩人数增长69.59%。”

“救治眼疾患者323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名。”

……

这是山东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日前向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各族群众和家乡父老送出的一份“成绩单”。从2022年7月至今,该医疗队7名队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奋斗了整整3年。3年来,他们调集多方资源,助力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提升诊疗救治能力、接续实施“鲁藏一家亲·共圆健康梦”公益救治项目,为全市各族群众托起了“生命之舟”。

“自2024年3月以来,已成功救治40余名重症新生儿,救治成功率达96%!”说起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来自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专家、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许东格外自豪,“刚来这里时,儿科病房与新生儿重症救治还是空白。经过各方的积极争取和紧锣密鼓的筹备,投资55万元的儿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24年3月建成启用。此后,团队积极开展新生儿重度窒息、败血症、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等高难度急危重症救治,牵头制定新生儿先心病筛查流程,率先开展先心病患儿免费筛查,先后筛查出10余例先心病患儿并给予早期干预,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援藏的终极目的在于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代替到带路的根本性转变,让技术和人才扎根当地。”说起这些年医疗援藏的变化,山东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王海立一语道破关键。多年来,团队坚持硬件与软件、输血与造血、扶持与扶智相结合,探索建立了“硬件提升﹢技术植入﹢人才培育”的立体帮扶模式和“一带多”的传帮带机制。

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副主任潘多,从一名“只看过几例手术”的普通大夫,成长为能够独立主刀剖宫产等手术的业务骨干。

“这都要感谢我的山东老师。”潘多口中的老师,正是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专家,现任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赵和永。3年来,赵和永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分娩镇痛、宫颈环扎等7项新技术,其中两项填补日喀则市空白,带教产科医生、助产士、护理、麻醉医生15人。

“各位专家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像孔艳、唐敬海、魏斌、王翠花这几位不同专业领域的援藏专家,各有各的拿手绝活,不仅在技术引入方面填补多项空白,在带教徒弟方面也成效明显!经过3年手把手带教,大家共带教徒弟42人。”许东掰着指头细数3年来的援藏成就。而最令他欣慰的是,他带教的徒弟严小双,如今已能独立处理儿科危重病症,成长为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首位儿科副主任医师。

除了做好“分内”工作,山东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还以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为主阵地,为当地卫生健康系统干了很多“分外的事”——助力该院创建“二甲”,协调选派15名专家,完善制度、流程,开展培训与新技术;柔性引进5名人才援藏,选派10名当地人员赴鲁进修;协助制定健康体检方案,推动母婴安全责任落实,使当地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达历史最佳;针对精神卫生人才短缺,邀请5名山东专家蹲点,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指标。此外,还开展“西藏光明行”等活动,免费复明、救治先心病患儿,组织专家巡回义诊……

“三年援藏路,一生西藏情。”许东表示,队员们还将争分夺秒继续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张文敬 雷蕾)

编辑:实习生 徐晓会(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