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大型辰河高腔红色现代戏《贺龙井畔朵朵莲》北京上演

2025年08月14日 15:02  |  作者:齐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 齐波 通讯员 杨永花 唐彤)8月13日晚,大型辰河高腔红色现代戏《贺龙井畔朵朵莲》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该剧由湖南省泸溪县文旅广电局创排,作为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获奖作品,首次亮相京城。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的独特魅力,深情讲述了湘西浦市古镇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史诗,生动展现了人民与党之间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据介绍,该剧以贺龙驻防泸溪县浦市古镇的历史为背景,聚焦“贺龙井”“将军柳”等红色遗存背后的平凡身影。女校校长杨逸梅与恋人、共产党员向泓毅带领底层民众斗督学、济灾民、护女校、助红军,在血与火中完成精神觉醒。剧中特别突出了湘西浦市古镇的普通女性,她们的日常无不体现对革命的支持,无论是纳鞋支前、藏腊肉以待亲人,还是送丈夫参军时的决绝背影,都彰显了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

GetAttachment

辰河高腔,这一发源于泸溪县浦市镇的艺术瑰宝,其唱腔高亢激越,男声酣畅淋漓,女声花腔清亮入云,经典剧目以48本《目连戏》为核心,演出形式多样。2006年,辰河高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贺龙井畔朵朵莲》中,辰河高腔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剧组在保留传统唱腔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湘西山歌的鲜活俚语和质朴民谣,引入西洋和声与现代节奏,创新运用《蝶恋花》等经典词牌,为革命意象披上史诗般的瑰丽外衣。女声高八度花腔的绝妙运用,男声大本嗓的尽情演绎(如陈湘学施展的“金线吊葫芦”之技),迸发出直抵人心的穿透力。唢呐模拟人声的帮腔技法,营造出“裂金碎玉”般的震撼声腔效果,让古老的辰河高腔在新时代舞台上熠熠生辉。

《贺龙井畔朵朵莲》的创作历程,是一部与重重困难搏斗的动人篇章。主创团队在资金匮乏、健康受损、人才断层和时间紧迫的多重压力下,以身体力行的担当扛起了新剧问世的攻坚重任。编剧团队精益求精,剧本历经“九易其稿”,每一次修改都凝聚着心血与智慧。

GetAttachment (1)

《贺龙井畔朵朵莲》这部植根湘西的红色戏剧,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开启了湘西非遗与红色故事远播的新征程。它是“非遗活化+红色文化+文旅推介”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演出突破传统舞台局限,精心构建三大文化板块,有力推动了非遗传承与地方文化传播。

此外,演出期间还举办了辰河高腔研讨会。专家围绕辰河高腔的守正创新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多项切实方案,旨在破解传承人断层难题,提炼“井莲意象”的当代表达。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