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冯俊随笔集《哲学源于对话》新书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5年08月14日 15:07  |  作者:郭海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 郭海瑾)“作者面对面”冯俊教授专场暨《哲学源于对话》新书研讨会,8月12日下午在京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与作者面对面组委会联合主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原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冯俊,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作者面对面活动发起人、北京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璞,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叶军,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欧阳谦,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彭永捷,中国实学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徐治道,及“作者面对面”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与读者代表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徐治道主持。

GetAttachment (4)

王杰在致辞中表示,冯俊教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新近出版的《哲学源于对话》这部随笔集,围绕“哲学源于对话”这一根本命题,阐发显明了对话作为哲学本质与方法论的双重意义,构建起对话哲学的理论体系,一部在中西哲学对话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力作。

王璞在致辞中介绍了作者面对面活动有关情况,推荐人、主理人、邀约人、代言人四大团队密切协作构成作者面对面组委会,至今已持续18个月每天开讲,包括今天开讲的冯俊教授已累计邀请到865位作者,举办了865场作者面对面活动,努力构筑起新时代的“雅典学院”,推动中国式书院扬帆起航,做成全阅读、书香中国的标杆工程。

叶军在致辞中讲到冯俊教授是商务印书馆的老朋友、资深作者和学术顾问,《哲学源于对话》全书共分5大板块,36篇文章,从不同的面向连缀织就成一本珍贵、鲜活的学术档案,有学理、有哲理也有情感,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温度,不仅展现了一位学者深刻的学术哲思,更传递了一位学者对学术、对事业、对生活的饱满热情。

GetAttachment (5)

冯俊教授作了题为“中、西、马哲学对话”的主旨演讲,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作为不同的二级学科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当今中国哲学界学科发展特有的学术生态,中、西、马哲学对话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哲学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学术现象。首先,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不再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对象或是作为提供例证的附庸,而是逐渐地取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使得这种对话成为了可能。其次,这场对话表面上看是三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之间的对话,但实际上,参与对话的这三个二级学科并不是纯粹的、本原上三个独立的学科,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在这样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三个学科之间的对话,不可能是完全针锋相对的,而只能是互相诠释、互为补充。最后,要在融会中西哲学的基础上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中西马哲学的对话,也是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特的理论优势,开阔了理论创新的空间。

欧阳谦在评议发言中认为,《哲学源于对话》精彩展现了中西马哲学对话。自柏拉图以来,“爱智慧”的哲学一直以热爱真理和追求知识为己任,于是哲学形成了一个知识至上的理性主义传统,知识带来进步、社会合理化。哲学有三个高光时刻——希腊哲学、德国哲学、法国哲学,与传统哲学叙事相比,当代哲学叙事的最大变化就是从理念的王国下降到经验的生活,“语言转向”和“伦理转向”就是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叙事。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乃是社会团结及共同体意识问题,这要在理性对话中找到合理空间。

李红表示,《哲学源于对话》全书体现了两个统一:一是思想性、历史性、时代性的统一;二是哲学家、教育家、党的创新理论专家的统一。彰显一个重要观点:哲学的本质是对话,当代哲学建构需要对话精神——与哲学史上经典哲学家的对话,与社会实践的对话,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对话精神强调思想资源的会通与创新;对话精神强调哲学要深入现实问题和社会现实。在当代哲学的发展中提出对话精神尤其重要。

彭永捷认为,《哲学源于对话》书名直接道出了哲学的本性,对话的目的在于探寻事物的本性,在于追求真理、美德和正义。从反思的角度来说,这本著作体现了哲学自身的本性——怀疑、否定、超越,不断反思和质疑已有的前提、结论、话语、思维、范式。从建设的角度来说,由于冯俊教授是学者,同时也是行政领导,他的学术思考不只是把思考成果变成公共产品,还付诸具体的哲学改革和文化建设实践。在人民大学工作期间,冯俊教授当时的许多举措,都是具有前瞻性的,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两个结合”和“双创”。

冯俊教授在互动交流阶段,与读者代表就他们关心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交流,是对话哲学的一场生动展

徐治道在总结中表示,冯俊教授的随笔集《哲学源于对话》,是一部在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上均具典范意义的哲学力作。围绕“哲学源于对话”这一命题,树立起具有深远影响的新典范:一是“哲学源于对话”的对话哲学根本命题,树立起深化哲学本源理解的哲学观新典范;二是对话哲学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探索,树立起创新中国哲学建设的方法论新典范;三是对话哲学的当代实践场域,树立起推动跨文化哲学交流的实践新典范;四是对话哲学的跨文体实验,树立起拓展哲学表达书写的文体新典范;五是对话哲学参与文明塑造的实践品格,树立起彰显哲学时代担当的文明新典范。在人类面临深刻挑战、文明交流互鉴日益重要的今天,冯俊所倡导的对话哲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唯有秉持开放包容、平等互鉴的态度,在古今中西的广阔思想场域中进行持续而深入的对话,哲学才能永葆生机与创造力,才能真正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不可或缺的智慧之光。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