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百年影像与亲历口述:用一套文史丛书唤醒宜昌九码头记忆
人民政协网8月15日电 近日,一部承载着宜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力作——《九码头》文史丛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宜昌市的文史研究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码头,作为宜昌城重要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发展历程,是宜昌人的城市名片和记忆乡愁。然而,长期以来,关于九码头全面、系统的文史研究相对匮乏。2023年,伍家岗区政协与区委宣传部提出编撰出版《九码头》文史丛书的构想,旨在系统梳理和传承九码头的文化脉络。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宜昌市文化名家张永久、宜昌市文联副主席李扬、宜昌市作协副主席冯汉斌、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赵志满等一批专家承接了这一重要编撰任务。十余名撰写组成员怀揣着对宜昌文化的热爱与敬畏踏上了艰辛的编撰之旅。
两年多来,撰写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查阅资料、采访以及撰写等工作中。他们穿梭于宜昌的各大图书馆、档案馆、街道(社区),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探寻九码头的历史踪迹;他们深入街头巷尾,走访九码头的老人和相关知情者,通过面对面的采访,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口述历史,聆听了那些关于九码头的口口相传的故事,挖掘出深埋于民间的往事与记忆。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海量的素材进行甄别、筛选与整理,力求还原九码头最真实的历史风貌。
经过不懈努力,《九码头》文史丛书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该书共分为“历史卷”“社会卷”和“文艺卷”三卷。这三卷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九码头的风貌与发展。“历史卷”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详细记载了九码头从兴起到发展的历史脉络,让读者清晰地看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社会卷”聚焦于九码头社会生活百态,涵盖了经济、商贸、交通、科教文卫、工业等多个方面,让读者可以看到昔日九码头的社会生活全景图;“文艺卷”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优美的文学语言、精湛的美术(书法)艺术,通过诗歌、散文、诗词、民间文学、音乐戏剧电影、影像、文艺史料、美术(书法)作品等多种文艺形式,描绘了九码头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独特魅力,让读者有机会感受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九码头》文史丛书的出版,在宜昌市的文史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它填补了长期以来关于九码头系统性研究的空白,为研究宜昌地方文化提供了丰富而
《九码头》文史丛书的问世,是宜昌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承载着宜昌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不断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让更多人了解九码头、关注九码头,使这份独特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持续为宜昌的城市文化发展增添动力,让九码头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流传下去,为宜昌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左秋生系伍家岗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