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湖北神农架:绿色让这里独具魅力

2025年08月18日 09:31  |  作者:杨岚 通讯员 卢德芝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晨雾如轻纱漫过街道,青石板路上带着露水,几位晨练的老人沿着青杨河畔漫步,远处林海茫茫、层峦叠嶂。在这片仅占国土面积0.03%的土地上,有苍翠的林海、奔腾的溪流、珍稀的物种和厚重的文化,这里因炎帝神农搭架采药而得名,是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20世纪60年代,神农架是华中地区的林木采伐重地,大九湖也未能幸免。轰鸣的伐木机械声中,无数参天大树应声倒下。彼时,木材加工企业遍布林区,“砍树卖钱”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但生态代价接踵而至: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踪迹渐稀,香溪河一度因泥沙淤积而断流。

痛定思痛,神农架林区随后确立了“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保护方针,大九湖围湖耕地、人工草场、畜牧养殖、反季节蔬菜基地全面腾退,原址上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和生态修复工程,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腾笼换凤”。曾经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大九湖成为了廊道映绿、水波粼粼的国家湿地公园。

就在几年前,神农架林区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在守护“华中屋脊”生态屏障的同时,让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民生?

为了守护这份“绿色家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近年来,神农架林区成为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并将试点区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四大功能分区。其中,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占93.3%,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占6.7%,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开发。

同时,林区促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全省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负氧离子含量、最知名的国际品牌,研究出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绿色、健康、服务产业。此外,以生态保护地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等深度体验产品,构建全域旅游综合产业体系。

曾经,神农架旅游面临“一季独秀”的尴尬局面,每年夏季游人如织,春秋冬季门可罗雀。如今,神农架林区春有百花、夏有清凉、秋有红叶、冬有瑞雪,探险、自驾、科考、研学、滑雪……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专项生态旅游产品应有尽有。2024年至2025年雪季,被誉为“南方滑雪胜地”的神农架林区三大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24.04万人次,同比增长41.9%,雪场营收0.51亿元。此外,林区丰富夜间旅游,开发主题酒店、高端民宿,推动实景演出、篝火晚会、民俗表演,不断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打造“神农架药膳”“神农架野菜”等本地餐饮品牌,本地旅游生态越来越丰富。

“十几年前,我们都是夏天去神农架避暑,但随着冬运会带来了冰雪热,冬天去神农架滑雪也成为了热门项目。”来自湖北宜昌的赵璐感慨地说,“神农架路边的指示牌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百姓都靠旅游过日子。走在路上看不到一点垃圾,连厕所都是环保型的。大九湖那边早就实现了全电景区,观光车都是电动的,遮阳伞戴上了光伏‘太阳帽’,休息的凳子还能给手机无线充电。空气好、环境干净,来这儿就像到了天然氧吧,这才是真正的绿色旅游啊。”

2023年,神农架林区重点景区接待游客438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18.05亿元。2025年林区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重点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0%、10.4%。

“现在的神农架林区已经成为近悦远来的旅游打卡胜地。”已在神农架生活30余年的陈发敏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前几年,郑渝高铁全线通车,来神农架更方便了;道路重新修建,自驾游愈发便利,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小镇上新修了广场,晚上有各类娱乐活动,还开启了夜间市集,居民收入也明显增加了,我们这座生态小镇是实实在在的越来越好了。”

如今,再看这座山城,清晨的薄雾中,光伏板与青山相映,老人孩子在生态广场惬意漫步。曾经的“发展难题”,已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记者 杨岚 通讯员 卢德芝)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