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资讯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

2025年08月18日 10:05  |  作者:马珺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是构建面向“十五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战略的需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面临的新任务?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这对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就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协调推进。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应坚持国家总体安全稳定,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优化生产力要素,完善区域发展战略设计,细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统筹自然性要素与社会性要素关系,统筹中央战略布局与区域优势发展关系;根据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环境生态等实际,科学配置教育科技人才等社会生产力要素。围绕太空安全、海洋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做好重大生产力战略布局,构建满足新时代战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站位国内国际双循环两个大局。应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内与国际关系,强化党的领导、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市场配置有机统一。围绕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 装备、芯片制造等前沿技术,健全产业布局、产业协同、产业转移机制,强化区域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有机融合,完善政策体系、科技体系、人才体系、金融体系,推进新型区域经济关系构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做好战略发展规划。党和国家要加强对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统筹引导,做好《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发展规划》《战略性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等规范性文件的科学编制与推进实施,强化与区域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统一大市场建设规划、产业体系建设规划等有机融合,健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领导机制、论证机制、决策机制、支持机制、保障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力量的统筹布局和集约协同。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机结合。应坚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导向,统筹谋划战略性产业聚集地、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经济创新体等建设,防止科技创新导致区域差距拉大。稳步疏解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重点生产力布局“过密”,有效解决中西部重点生产力布局“过疏”等问题,统筹谋划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等。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处理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应坚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重点区域、重点资源、重点领域、重点设施等为核心,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基础建设,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等交流合作,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聚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重大战略资源保障能力。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坚持固本强基。面对重大生产力布局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和全球性问题,深入推进工业强国战略、农业强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确保重点生产力布局基本盘安全稳定。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工程、高端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开展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大数据中心等机构建设,完善工业强基计划,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水平开放。

总之,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不仅涉及国土空间体系、区域经济布局体系和国家安全体系的全面优化,更是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多方面安全的有力保障。可以预见,在“十五五”时期,这一布局的优化将成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任务。通过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途径,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

(作者马珺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