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军事历史

邓云:改“曹”为“邓”致敬战友

2025年08月19日 09:24  |  作者:文德芳 记者 谢阿愁 王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抗战老兵邓云1917年3月出生于山西阳泉郊区河底镇东村,他本名曹立忠。他为什么要改姓邓?其中的缘由,还要从他1937年参军时说起。

邓云是家中最小的儿子。1937年10月,他说服母亲参了军,成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四分区部队的一名战士。

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所辖区域为平山、行唐、灵寿、正店、井陉等。依托崇山峻岭、峰峦叠嶂的地理优势,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曹立忠在硝烟烽火中渐渐成长,入伍仅半年就入了党。

在战火硝烟中,曹立忠与邓仕均(钧)相遇,成为了搭档。邓仕均是四川省苍溪县人,1916年出生,16岁就参加了红军,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

1940年8月,邓仕均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团一营一连的连长,曹立忠任一营一连的指导员,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相互帮助,用生命和热血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打响。21日,邓仕均率领全连145人向驻守在娘子关附近磨河滩村的日军发起进攻。由于突降暴雨,绵河水暴涨,邓仕均果断地带领战士们跳入水流湍急的绵河,成功突围,毙伤敌军200余人。与此同时,曹立忠也在百团大战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破袭正太铁路,切断敌军交通线。战后,邓仕均所在的一连被晋察冀军区授予“血战磨河滩钢铁连”称号,邓仕均也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

1943年秋,曹立忠在战斗中不幸被机枪打中,子弹从他的左下肢贯穿到了臀部,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最后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撤到一个山洞里养伤。最终,他落下了永远的伤疾,之后被评定为三等乙级残废。

待曹立忠回到部队,听到了邓仕均牺牲的消息,他万分悲痛。就在那一年,退伍返乡的曹立忠为了邓仕均,改姓名为邓云。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一生,四个女儿也随之姓了“邓”。

时隔77年,已经104岁高龄的邓云才知晓,当年战友邓仕均并未牺牲在那场战役中。原来,邓仕均在战役结束后辗转至其他战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牺牲于朝鲜战场。

如今,邓云已经去世,而他改名怀念战友邓仕均的故事在当地久久流传。(文德芳 记者 谢阿愁 王泳)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