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两岸>在大陆
用厨房的温度 链接两岸的心
——台青覃珮葳的大陆创业记
在犇赋Bf·北京厨品体验空间,台湾省籍青年覃珮葳和她妈妈王桂婕正利用碳石墨锅烹饪“橙汁排骨”和“原味烤茭白&佛手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是台胞在大陆的切身受益者,期待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政策,在大陆生活、工作更加便利、更加安心,进一步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尽快适应大陆发展节奏,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舞台。”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处静谧空间里,没有传统厨房的油烟弥漫,却飘散着诱人的饭香。这里是台青覃珮葳和她母亲王桂婕作为主理人的“犇赋Bf·北京厨品体验空间”——一个融合两岸生活理念与健康饮食文化的开放式厨房体验馆。从台湾到北京,从时尚媒体人到厨品渠道品牌主理人,覃珮葳用一餐一饭的仪式感,重新定义“家的味道”,也见证了两岸融合的温情故事。
“大陆给了我人生更多可能性”
“大”,是覃珮葳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初印象。“来北京前,我去过广州、深圳和上海,大陆发展突飞猛进,我对这里的生活很向往。”在台湾小学毕业后,恰逢覃珮葳的父亲因工作调动来到北京,覃珮葳也随后就读于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国际部。这一决定,让覃珮葳的人生轨迹与大陆更加紧密交织。
“来到北京后第二年就是夏季奥运会了,很荣幸在北京生活的十几年间,经历过两个奥运会。”覃珮葳从小性格外向、喜欢到处跑,她很快适应了在大陆的生活节奏。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后,覃珮葳并没有选择从事这一行业。“当时觉得这个专业很符合我爱美、爱创意的性格,但实际工作中需要沉静,我习惯了奇思妙想,后来在一家时尚杂志工作。”覃珮葳说,编辑的工作也让她思考:除了外在的光鲜,该如何构建内在的生活品质?探寻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并很快迎来了滋养的土壤。2021年,当覃珮葳的妈妈王桂婕提出打造厨品体验馆的想法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转型。于是,不久后北京的首个线下体验空间落成。“精致的生活方式能很好平衡内外的追求,我和妈妈不谋而合。我们想打破传统厨房的封闭感,让烹饪成为连接情感的纽带。通过轻烹饪传递更环保、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会是一个趋势。”
“现在人们大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家好好做一顿饭,我们希望用正向方式和成熟经验引导消费者把生活核心回归于家庭。”在王桂婕看来,家的味道并不只是味觉上的,更在心灵上。“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方式烹饪,让全家人既能肚子饱、更能情感饱。”
“餐桌是家庭最核心的地方之一,一家人共同在餐桌前相处的时间是最温馨的场景。”为最大限度传递出体验馆的理念,覃珮葳将厨房岛台设计成半圆造型,“为爱的人做饭是一件很疗愈的事,通过现场制作美食,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每个细节都有雕琢,倾注‘爱’的食材,味道自然不一样。”覃珮葳说,大陆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对于餐饮的认知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提高,打造的这一新范式能让“温馨”的情感被其他家庭所复制。
“以前的我,以为人生的选择是出了社会从事一份工作到退休。来到大陆才发现,人生的可能性也会有很多。大陆满足了我的发展需求,让我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在大陆这个广阔的市场找到更好的自己。”覃珮葳说,令她迅速融入这座城市的,还有北京人带给她的热忱。“体验馆对门的石总也是老北京,特别照顾我们这些外来住户,日常里总少不了他的关照。这种敦亲睦邻的温暖,让我真切感受到北京人骨子里的热忱,大家相处时那种自然流露的良善,成了生活里最实在的暖意。”
台湾青年要主动走出舒适圈参与大陆实践
初走进体验馆,不会认出这是一间厨房,更像是一个雅致的艺术空间。覃珮葳说,体验馆设计初衷是打破传统厨房的刻板印象。这里没有抽油烟机,靠的是特殊材质的锅具和健康烹饪方式,既减少油烟,又能高效做菜。这些在全球范围内被她精心挑选过的“厨具”,采用碳石墨新材料,环保又兼具颜值。“一般的器皿都会有油烟,但好的厨具只有锅气,一顿饭下来,整个过程是很优雅的、很自在的。我们要传递的就是健康的轻烹调理念,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覃珮葳看来,厨品的选择和烹饪方式一样,都是个“大事”。她认为,当下一些不粘锅、电饭煲、电饼铛等常使用特氟龙涂层,表面上若有划痕或涂层脱落,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了,高温或脱落会导致涂层释放出不健康物质。“选厨品,除价格之外,它能带来的健康、效率和环保价值更值得关注。”覃珮葳介绍,体验馆采用的碳石墨锅具等创新产品,原本用于高科技领域,材质导热快、蓄热性强,加热时不用开大火,热能消耗少,不仅缩短烹饪时间,还能减少碳排放,对环境更友好。
“恰当的厨具和烹饪方式,不仅不会出现耗时,甚至还能缩短烹饪时间。比如我们做过的橙汁排骨,不额外加水,仅用橙汁、黄酒和酱油,全程50分钟就能炖到软烂适中,比传统做法大大节省时间。客人聊会儿天的工夫,这道菜就能做好,还能保持原汁原味的清淡口感。”让烹饪既优雅又美味,在覃珮葳看来,她对厨品的精心挑选,本质是通过新工具、新方式,解决大家不想在厨房耗时的痛点。
当下的覃珮葳异常忙碌:接待预约制顾客、拍摄体验馆推广短视频、传播美食制作方法、为社群成员提供烹饪食谱……在她看来,身边很多顾客已经开始追寻这一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我曾见证一位92岁老人用购买的料理机三分钟揉出面团,笑着对老伴说:‘以后别跟我说做不了包子啦’——这种幸福感,就是我想传递的。”
在覃珮葳看来,如今所从事的事业不仅是打造一个商业品牌,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引导。“大陆厨具市场规模很大,希望帮助更多大陆家庭建立更科学的烹饪方式。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对待家的情感联结是相通的,我们还想在厨具领域慢慢再拓展到家居领域,并将这一健康、环保理念和商业模式也带到台湾。”覃珮葳说。
2022年,覃珮葳当选为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妇女联谊会秘书长。在她创业之余,还相继参与组织两岸青年篮球赛、中秋汉服宴等活动,用生活化的交流消弭隔阂。“两岸婚姻家庭是最自然的融合方式。我们期待通过美食、运动、文化等把相关政策宣传到位,让更多台湾青年看到大陆的真实模样。”尽管在北京生活多年,只要第一次来北京找到她的台胞朋友,都会被她带着把北京各大景点再走一遍。
“我作为台胞,在大陆是切身受益者,要让更多人多了解一点北京的文化底蕴、多感受下北京的繁荣景象。平时再忙也要做好这件有意义的事。”覃珮葳说,两岸融合的答案藏在日常点滴中,看似细微的日常问题,实际上也影响着台胞是否愿意在大陆长期发展。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的政策,让台胞在大陆生活、工作更加便利、更加安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她建议,对于初来大陆或即将毕业的台湾青年而言,也要主动转变思维,主动走出舒适圈,不把自己局限在“台胞圈”里,积极参与大陆生活实践,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尽快适应大陆发展节奏,在这里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舞台。
(实习生 龙亭聿 本报记者 付振强)
编辑:实习生 李军(辅导老师: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