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熊十力的两个“极端”

2025年08月20日 09:17  |  作者:倪世俊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熊十力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是一个除治学之外一切都不顾的人,所以住所苛求安静。

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住在沙滩银闸路西的一个小院里,门总是关着,门上贴的一张大白纸上写道:“近来常常有人来此找某某人,某某人以前确是在此院住,现在确是不在此院住。我确实不知道某某人在何处住,请不要再敲此门。”看到的人都不禁失笑。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住在什刹海银锭桥,夫人在上海,想到北京来住一段时间,顺便逛逛,他不答应。他的学生知道此事,婉转地说:“师母来也好,可以买菜做饭,您老一心修功课。”他毫不思索地说:“别说了,我说不成就不成。”他夫人终究没有来。后来他移居上海,仍旧是孤身住在外边。

熊十力也不注意外表,衣服像是定做的,样子在僧与俗之间,袜子是白布的,高筒、十足的僧式;屋里木板床上面的被褥等都是破旧的。没有书柜,书放在破旧书架上,只有两个箱子,一个是柳条编的,几乎腐烂了,另一个是铁皮的,旧且不说,底和盖竟毫无联系。他回上海之前把这铁箱送给学生,学生嫌笨重扔了。

熊十力做学问却是另一个极端,过于认真。他的自信力很强,近于固执,在学术上绝不对任何人让步。

熊十力是黄冈人,冯文炳是黄梅人,他们都研究佛学,又都相信自己最正确,可所信不同。有一次,学生去找熊十力,听见他又在和冯文炳争论,熊十力说自己意见最对,凡是不同的都是错误的。冯文炳答:“我的意见正确,是代表佛,你不同意就是反对佛。”双方争起来互不相让,学生只好忍着笑走了。(倪世俊)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