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洛阳举行

我国初步建立石窟寺系统性保护体系

2025年08月20日 18:09  |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洛阳8月20日电(记者 王慧峰)8月19日至21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洛阳举行。记者在论坛上获悉,目前,我国重要石窟寺的重大险情基本消除,已初步建立石窟寺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体系。

网稿配图(8007810)-20250820180454

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聚焦石窟寺保护、传承与价值传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表示,近年来,各地着力建设完善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不断提升中小石窟寺保护水平,推动石窟寺保护研究展示不断取得显著成效,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迸发生机活力。中国石窟寺系统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格局逐步构建,石窟寺保护研究阐释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石窟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之一。公元3世纪石窟艺术传入中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不断传承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色,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我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经过70多年的努力,我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

与会专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石窟寺保护,实地考察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为石窟寺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期间,我国石窟寺保护在体制机制、系统保护、科技攻坚、人才培养、价值阐释与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立足新起点,要坚持保护第一、最小干预和合理利用原则,总结保护管理经验,深化价值研究阐释,深层次推动石窟寺保护协同合作,突出制度供给,充实保护力量,实现科学、长效、精准保护。要秉持和合共生的理念,谋划推进石窟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共护、共享、共赢”。

论坛期间,来自美国、英国、柬埔寨等10余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内的石窟寺保护专家学者聚焦石窟寺保护、传承与价值传播,围绕“石窟寺保护理念与实践创新”“石窟寺考古研究与价值深度阐释”“石窟寺保护管理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议题,分享了石窟寺保护的前沿实践与理论成果。据介绍,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搭建起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平台,凝聚国际国内力量,共同探索石窟寺保护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路径。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