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聚焦
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
新时代西藏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离不开西藏各族人民扎根雪域边陲,团结奋斗,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真诚帮助,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充分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西藏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性巨变。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西藏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中共十八大以来,西藏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重要论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西藏工作的主线和战略任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 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因
考古发现,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和藏北细石器遗址,与同时期长江、黄河流域上游的史前文化遗址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明起源特征。自古以来,青藏高原分散的小邦和部落均与中原汉族和其他民族在血缘、族源和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阿里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出土中原地区汉晋时期、带有“王侯”文和禽兽纹的织锦以及铁剑、方形四足木案、茶叶、漆器、黄金面具等实物,这充分证明早在1800多年前西藏西部与内地就建立了密切、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从历史上看,唐代,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后世中华疆域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松赞干布学习唐风,唐蕃“舅甥关系”确立,唐蕃多次会盟,与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上的各民族交往,均是汉藏等兄弟民族血脉相连,和同一家的真实写照。从元代开始,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权行政管辖范围,并逐步加强地方制度、宗教制度的建设完善。1264年,元朝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统管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在西藏地方建立乌思藏宣慰司,在其他藏族聚居区分别设立朵甘思宣慰司和脱思麻宣慰司。明代,明王朝继承治理西藏的权力,在西藏设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朵甘行都指挥使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实施羁縻都所制度;对藏传佛教各派首领封“法王”“王”“灌顶国师”等名号,实施僧官制度。清代,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雍正皇帝在西藏建立驻藏大臣制度。乾隆皇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范达赖、班禅大活佛的转世,确立金瓶掣签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制度化管理。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的一部分;设置“蒙藏事务局”(后改“蒙藏院”“蒙藏委员会”)维护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
历史上,西藏许多藏传佛教寺庙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有着深刻认同,体现出朴素性和仪式性。一些高僧大德正是通过朝贡觐见、主动归附、领受封赏、寺庙供奉万岁牌位、悬挂御赐匾额等多种形式表达内向中华的朴素感情。在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西藏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外敌入侵的悲壮历史和英雄事迹,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四个与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也充分印证了所谓“西藏独立”,完全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中央政府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后,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当家作主,彻底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西藏,国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真正从“翻身作主”到“当家作主”的深刻转变,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地方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 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广泛宣传西藏自治区60年来的辉煌成就,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西藏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坚持所有发展都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果惠及于民。西藏各族人民正以“酥油茶般交融”的深厚情谊,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镌刻在雪域高原。
坚持党的领导贯穿西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各级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中有效发挥引领聚合作用,不断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之基。西藏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民生领域投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25年8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据介绍,西藏人均预期寿命从和平解放初期的35.5岁(1951年),提高到现在的72.5岁(2025年)。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包虫病、大骨节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地方病得到历史性消除和防治。据报道,超过230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现代房屋,彻底告别了昔日低矮阴暗、人畜混居的苦难生活。所有行政村100%通沥青路。西藏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有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在共享共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文化“润边”工程,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保障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项目化、落地化,推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积极培育选树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点、精品项目,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工作格局。《格萨尔王传》等珍贵典籍得到抢救整理,唐卡、藏戏、藏医药等近800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挂牌立碑138处红色文化遗存和革命遗址、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历史遗存,老西藏精神被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
在担负守卫边疆职责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边境线绵延4000余公里,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承担着拱卫祖国西南边陲的政治责任。西藏统筹推进边防建设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改善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新性打造“数字戍边”智慧平台,通过AI巡边、数字界碑等技术手段强化边境治理。当地各族群众传承爱国守边精神,扎根边境,参与强边固防,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国土,共同守护边疆一草一木,始终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在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推动共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中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发挥好辐射功能和外溢效应,通过各种渠道使区内外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西藏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维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深切体会“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的深刻内涵。许多牧民在守护绿水青山、冰川雪山的同时,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受益者,他们不仅是生态管护员、宣传员、科技推广员,还是民族团结维护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者。
西藏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宗教活动在法治框架内健康有序运行,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截至2024年,已有93位新转世活佛获得正式批准认定,活佛转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得到有效维护。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依法做好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有效遏制和打击了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
▶▶▶ 西藏繁荣发展的制度优势与未来展望
新时代西藏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离不开西藏各族人民扎根雪域边陲,团结奋斗,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真诚帮助,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充分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成千上万的干部人才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西藏建设,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留下了感天动地的光辉事迹,共同传承发展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东西部协作和全国援藏工作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支援格局,成为支援方和受援地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尤其新时代产业援藏力度的不断加大,显著提升了西藏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大发展的能力,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一些地方打通从雪域高原到沿海餐桌的消费帮扶全链条,产业发展激活受援地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西藏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强化与内地联通、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解决西藏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加快美丽西藏建设,促进各民族在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无限生机活力,“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植根于西藏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既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当家作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才能持续推进西藏繁荣进步,才能不断开创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鄂崇荣系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