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陈独秀题字刘海粟

2025年08月27日 10:41  |  作者:周惠斌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921年,刘海粟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北上讲学。不久,蔡元培因病住院,刘海粟前往探望,在病房内与时任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不期而遇,两人虽然从未谋面,但神交已久,因此一见如故。

1932年,刘海粟旅欧归国回到上海,听说陈独秀被羁押在南京第一监狱,不顾旅途劳顿,赶赴南京探监。临别时,刘海粟请陈独秀题字留念,陈独秀挥毫写下一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上款“海粟先生雅教”,下款“独秀”。陈独秀不以书家名世,但书法风帜独标,卓尔不群。这幅行草联纵横恣意,见情见性见风骨,折射出陈独秀身处逆境,却我行我素、傲骨依旧,以及坦荡的胸怀和昂扬的激情。

1935年,刘海粟从黄山写生归来,再度到狱中探望陈独秀。他拿出自己创作的《古松图》与好友分享。刘海粟在画作上题识:“乙亥十一月,游黄山,在文殊院遇雨,寒甚,披裘拥火犹不暖,夜深更冷,至不能寐。院前有松十余株,皆奇古,刘海粟以不堪书画之纸笔,写其一。”以画述说了内心的孤伶。围绕这则题识,当时年已73岁的“大名士”沈思孚题书绝句:“拥衾僧院寒于铁,起写黄山一古松。何处不留真面目,偶挥秃笔写虬龙。”蔡元培也在画上题跋:“黄山之松名天下,天矫盘拏态万方。漫说盆栽能放大,且凭笔力与夸张。”并附小字注释:“人言黄山松石,恰如放大之盆景。”

身陷囹圄的陈独秀欣赏了刘海粟笔下精神独具的黄山古松意象后,提笔写道:“黄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孤与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图。”又加注:“此非调和折衷于孤与不孤之间也。题奉海粟先生。独秀。”

刘海粟得此隽永深沉的题款,深感“人生知己,斯世同怀”,对《古松图》珍爱有加。(周惠斌)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