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资讯
从“煤炭大省”迈向“算力大省” 传统能源大省的转型密码
人民政协网山西8月27日电(记者 王硕)在云冈石窟,游客们正通过AR眼镜凝视佛像——屏幕上,窟顶的飞天仿佛苏醒,衣袂翩跹,纹路清晰如初。这一幕并非科幻电影,而是5G-A网络与算力技术在大同落地的真实场景。“既守得住千年风霜,更接得住百万客流”,云冈石窟技术负责人如是说。
千年文化遗产“活”在数字世界中,背后正是山西全力推进算力产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缩影。2025年8月22日至24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大同召开。这一国家级算力领域的盛会落地于此,也彰显出昔日的“煤都”正以“算力大省”的新身份,逐步走向数字时代的舞台中央。
从能源大省迈向算力高地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正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大会上表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规模已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788 EFLOPS,存力总规模超1680 EB。
在这一国家级的战略布局中,山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决心,完成一场系统性的“换轨行动”。
走进
这正是近年来山西省发展算力产业的一个缩影。山西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作出“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进算力电力协同发展”等重要部署,制定出台一揽子政策举措,坚定不移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
截至2025年6月,山西全省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突破32 EFLOPS,平均PUE低至1.2,多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全省算力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5%,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激增83.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能源、气候、区位夯实发展底气
很多人会问:山西凭什么成为“算力大省”?山西省副省长
山西是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电力装机总量1839.6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占比56.46%。大同作为“新能源示范城市”,依托“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通道,可为算力中心提供稳定、绿色的电力保障。
在区位方面,山西紧邻京津冀这一算力需求中心。以大同为例,这里地处晋冀蒙交界,是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中线通道的关键节点。3毫秒直达京津的网络延时,让这里特别适合承接非实时算力任务,与东部枢纽形成高效互补。
气候方面,山西省多处冷凉的天气犹如为数据机组安装了“天然空调”。如大同年均气温仅5.5℃,全年近10个月可使用自然冷源制冷,能耗比同等技术条件下降低30%。
在位于大同阳高县的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近10座机房楼内,一组组机柜上灯光闪烁,正以强大算力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为众多互联网头部企业提供高标准的算力基础设施服务。
谈及项目优势,山西中云智谷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玄利伟介绍,当地提供了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距离北京近,并拥有高效的光纤专线与发达的电子通讯条件。同时,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富集,通过“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心”联动模式助力实现“零碳”目标。
正如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完善算力全生态产业链
山西的算力产业,并非单一的数据中心建设,而是一条覆盖“硬件制造—算力服务—数据应用—配套服务”的全生态产业链。
在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计算机、AI服务器等核心产品整齐陈列。作为在山西本地成立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十多年来,百信已凭借国产计算机、工控设备、算力服务器和AI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已成为信创、安防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而在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采用全栈国产设备的“太行一号”主机,计算能力目前位居全国第四。依托强大的算力和高效存储性能,该中心已支撑了涉及化学、物理、气象、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众多科研和管理项目。例如实现上万种翼型在不同流场条件下的模拟,助力国产双通道大型客机翼型的优化设计;推动数据星球平台落地山西;提升人工智能模型的学习效率与性能优化等。
在位于大同的东风里数据服务基地,几百名年轻人正专注地在高精地图库中标注涉及自动驾驶的道路环境数据。这是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大同分公司的工作场景。据了解,该数据服务基地经过两年发展,已汇聚7家企业、近2000名数据呼叫与标注人才,从事数据采集、数据标注、大模型数据训练、内容审核、后台客服等业务。
目前,大同市正以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为引领,引进和培育了京东物流、京东科技、上海润迅、软通动力等67家呼叫标注数据企业,全面打响“云中声谷”品牌,带动超过3万人次就近就业,形成“算力+标注”双轮驱动模式。
此外,大同还成立数据科技职业学院,年培养超3000名数据标注、人工智能人才,实现从“输出劳力”到“培育数工”的转变。
从“一煤独大”到“多元赋能”,从“输煤炭、输电力”转向“输算力、输服务”,山西正以算力点亮自己的未来。
“算力+”在千行百业中“活”起来
算力的价值,还体现在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中。“算力+”正在山西千行百业中“活”起来。
在能源方面,山西搭建全国首个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完成煤矿场景图片采集147.33万张,建成248个专业数据集,智能化煤矿数量达289座。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全球总部落户太原,助力实现“5G+一键炼焦”、智能掘进等场景,推动传统能源走向“数字开采”。
文旅方面,云冈石窟完成354万张高清影像采集、4971GB高精度三维建模,构建起庞大的石窟数字档案库,荣获国家级“数据要素×”文旅赛道第一名。在大同古城,5G-A网络让游客在视频通话中清晰看见砖雕纹样,借助AR/VR“穿越”回北魏。
医疗方面,中国移动研发的“三甲医院全系统云化项目”助力多家三甲医院实现全院上云。阳泉市打造了统一的市级医疗影像云平台,打破医疗信息“数据孤岛”,让医院影像“云端跑”,百姓看病“少跑腿”……
将“看不见”的算力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到”的福祉,正成为山西的全新名片。
2025年8月,在山西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国移动山西公司总经理廖建在题为《发挥智算资源优势,打造全国算力高地》的发言中表示,“希望山西方案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借鉴。”
这也成为时代的一个注脚——山西,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正借“算”之力、乘“数”而上。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