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政协网评 微言大义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

2025年08月28日 08:08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党和政府的各级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从严从简、精打细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反“四风”,把日子过得紧一点,通过有效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把财政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老百姓的舒适度才会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才会增强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旨在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决遏制铺张浪费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一步筑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堤坝。《条例》明确,将“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作为核心导向,通过严格经费管理、压缩非必要支出,确保财政资金更多投向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仅有助于把更多“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还能倒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当前,个别党政机关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少数党员干部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表面上看是风气问题,但从深层次看则是由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所引起的。为此,既要从硬性约束上为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更要严格抓好过紧日子各项制度贯彻落实,通过从严从简、强化约束、严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更加全面认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真正从思想上“紧”起来,让过紧日子始终成为行为自觉。

过“紧日子”紧的是不该花的钱,过紧日子并不等同于过苦日子,更不能以牺牲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代价。过“紧日子”并非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在民生实事上,把有限的资金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实事好事。过“紧日子”既要坚持节流,发扬艰苦朴素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更要有效开源,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推经济提质增效。

党和政府量入为出,带头过紧日子,为的是让老百姓生活物质丰裕、祥和安宁,过上好日子。党和政府的各级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从严从简、精打细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反“四风”,把日子过得紧一点,通过有效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把财政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老百姓的舒适度才会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才会增强。党政机关多节约一分钱,就可以在民生领域多投入一分钱,就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办实事、惠民生。据财政部数据,2025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61.24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减少3.22亿元,下降5%。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同口径增长8.4%,就是为了进一步兜牢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底线,真正体现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归根到底是让老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们既不能把过紧日子作为干部“躺平”的借口,也不能把过紧日子当成是勒紧群众“裤腰带”,更不能把过紧日子变成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要用心用情用力托起群众的好日子,切不可让过紧日子成为懒政怠政的“挡箭牌”。该省的省,该花的花,花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坚决纠治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所带来的政绩冲动,对于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过紧日子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过好日子是一种使命与梦想。我们必须始终把握好“紧日子”与“好日子”的内在关系,坚持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精打细算的智慧厚植民生福祉。

(作者丁时勇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