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致公党
求解“两创”融合方程式的青岛答案
——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侧记
初秋时节,青岛。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内,致公党员严小天佩戴上VR设备,指尖在空中轻盈点击,一幅复杂的航空发动机部件构造图便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5G、AI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作为该中心主任,严小天深知推动技术落地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坚持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创新使命。“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堵点,让技术真正扎根产业沃土。”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中共青岛市委负责同志不久前在专题调研时的部署,致公党青岛市委会迅速行动,汇聚全市顶尖研究机构、创新平台与科技企业代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活动,一场求解“两创”融合方程式青岛答案的智慧碰撞正徐徐展开。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实验室’和‘生产线’的重要桥梁,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严小天的感慨,道出了青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核心命题。
多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海浪奔涌不息,构筑起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与安全的天然防线,然而在这片蔚蓝之下,也潜藏着隐忧。“当前,国产浮标在测量精度、运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特别是核心传感器、耐压材料以及卫星通信模块等核心技术领域,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致公党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郭景松表示,这一技术短板,恰是青岛这座海洋科技名城所面临的难题,亟待突破。
无独有偶,医用生物材料领域同样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致公党员、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周现锋表示,团队虽成功研制出人工硬脑膜修复材料这一创新成果,但在迈向产品化的征途中,却因资金短缺、中试环节薄弱等现实阻碍“研究步伐”前进缓慢。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山东分院负责人、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昊也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应做好高质量数据集的相关工作,助力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迫切需要核心技术的强力支撑。致公党青岛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被青岛市确立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并构建起从基础层到技术层,再到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条。
聚焦痛点寻找破局路
跨越“实验室”与“生产线”间的沟壑,成为发展核心技术的常规挑战。致公党员、青岛城投城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副部长巫彬长期聚焦中小企业技术引进难题,他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当前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仅能覆盖引进费用的约50%。巫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引进上的支持,为中小企业科研发展提供更多便捷渠道,以此加快核心技术的进步。
如果将成本高企视作横亘在技术转化道路上的显性“堵点”,那么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则是潜藏在产学研合作深水区的“暗礁”。致公党山东省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明芝援引科技部相关数据揭示,在产学研合同纠纷案例中,高达68%的纠纷源于知识产权归属争议。“倘若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则界定以及行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产学研各方想要实现深度融合,应加强相关制度的配合。”
以“侨海”视角探路青岛“两创融合”
面对核心技术的“高山”与转化机制的“险滩”,多位致公党党员认为,青岛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破局之道在于系统性协同与生态化培育。
针对海浪观测等“卡脖子”领域,郭景松呼吁加大科研投入,整合产学研力量攻坚核心部件与算法。在生物材料赛道,周现锋主张设立专项资金,特别支持核心材料的联合研发与试验验证。严小天补充道,对VR、元宇宙等前沿赋能技术,需“给予创新项目足够的耐心和长远眼光”,并引导传统产业人才向新领域流动。
巫彬建议,应简化技术引进审批流程,提高引进软技术补贴比例,并将政策优惠延伸覆盖至消化吸收与二次开发环节。王明芝则力推制度性建设:出台全国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同签订指导意见,强制规范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侵权责任等核心条款;同时“建立高校与企业常态化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市场化契约平衡学术与商业诉求。
致公党员、青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法务部部长刘红表示,要尊重市场规律和专业判断,同时“健全监管框架防范风险”,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关键技术攻关与早期成果转化项目。
徐昊则分享了正在筹备建设的青岛市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中心的经验——通过打造“展示体验、企业培育、供需对接、场景赋能”四位一体平台,有效促成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这样的平台,就是深度融合的‘加速器’。”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最迫切的命题,是如何让“科技变量”真正转化为“产业增量”?致公党青岛市委会正以其特有的“侨”“海”视角和人才密度,在一线做“翻译”——把科学家的成果译成企业家的需求,把政策条文译成市场语言,把一次次“卡脖子”译成一条条“闯新路”。在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徐昊团队推动的本地化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将接入更多中小企业;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严小天领导的元宇宙中试平台,则开始为制造企业提供低成本仿真验证。
从展厅的技术演示,到实验室里争分夺秒的材料攻关,再到座谈会上坦诚尖锐的机制探讨,致公党青岛市委会推动“两创”深度融合的实践精准切中融合进程中的淤点堵点,更以“侨”“海”视野嫁接全球资源,为青岛乃至全国探路“两创融合”提供了破局样本。
“创新不能只躺在实验室里,要能听得见生产线上的轰鸣。”调研组组长、致公党青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宋岩表示,将充分吸纳本次调研成果,形成高质量报告与政策建议,发挥致公党侨海优势,为青岛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畅通转化渠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让创新的种子在青岛这片热土上破土成林,真正转化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磅礴动能。
(陈小艳 修相科)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