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首页>要闻>国际

应对全球食物挑战,中国贡献解决方案

——《全球食物系统与SDG研究报告》征询会在京召开

2025年09月02日 14:0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食物系统转型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落实,8月20日,《全球食物系统与SDG研究报告》第三轮意见征询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辽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权威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全球适用性进行深入研讨。

《全球食物系统与SDG研究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和世界食事论坛组委会联合全球115个国家学者共同编制,2025年度报告以"问题盘点与应对"为主题,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四届世界食学论坛的致辞为指导思想,并由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撰写前言。据悉,此次意见征询会是继今年6月至7月期间成功举办的17场国际专家意见征询会后,开展的第三轮首场会议,旨在汇聚中国学界智慧,为全球食物系统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1

图为征询会现场

与会专家围绕全球食物问题的系统分类与编码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创新、政策建议优化以及中国食物系统面临的重点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院士指出,2021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首届食物系统峰会具有里程碑意义,推动全球研究视野从传统的粮食与农业领域,拓展至整个食物系统。他强调,必须统筹应对食物供给、气候变化、健康膳食及科技合作等跨领域挑战。尹院士表示,“食学整体论”极具开创性与国际前瞻性,他建议以“世界食学论坛”为平台,在中国发起成立“世界食学组织”,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食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话语权。辽宁大学副校长仇焕广教授充分肯定了报告聚焦全球食物系统治理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食事问题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直接关系到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3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仇焕广教授进一步强调,食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潜力巨大,他支持将食学设立为一级交叉学科,以促进该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创新研究的深入。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系统介绍了研究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创新。他表示,本研究以食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食者"为中心,核心内容聚焦"一个盘点、两个匹配",通过对全球食物系统问题的全面梳理,建立"问题-国家"和"问题-解决方案"的双重匹配模型。这一创新方法有助于精准识别不同国家面临的具体挑战,并为各类问题匹配相应的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强调,食事、食者、食序、食学等标识性概念是是支撑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石,能够标识该体系的独特性和系统性,在体现知识体系基本理念的同时,还能彰显自主知识体系的主体性。他进一步建议,应在报告中强化“食者中心观”与“资源平等”理念,并积极回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全球食物系统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段玉权研究员从实践应用角度出发,建议优化报告中"生存、健康、可持续"三大部分的内容配比,同时完善相关专业和表述,进一步提升报告的学术严谨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会议一致认为,中国在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30议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此,《全球食物系统与SDG研究报告》特设"食物系统整体治理优秀企业案例"专章,现正式面向全国企业界征集优秀实践案例。本次征集重点关注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实践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的企业案例。申报案例应充分体现企业在食物系统可持续治理模式、技术创新与应用、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的最佳实践,为全球食物系统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相关案例可通过指定官方渠道提交,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筛选后,优秀案例将纳入研究报告,作为中国智慧贡献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并获得国际推广机会。

据悉,该研究报告计划于今年10月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食事论坛"上正式发布,并提交联合国相关机构作为决策参考。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