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要闻

“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脊梁”

2025年09月04日 09:13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9月3日上午,北京长安街上,军乐声中,人民军队豪迈受阅。朗日、红旗映衬下的天安门广场一片宁和。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由3000名首都大学生组成的阅兵合唱团深情有力,如号角般的歌声将阅兵现场几万名观礼嘉宾的思绪拉回到80年前,那段凝结着血与火的历史。

“这支青春的队伍,今天齐心协力,联合打了一场漂亮战!新一代年轻人了不起!他们用发自心底对祖国的热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共同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阅兵场上的动人乐章!”走出纪念活动现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联合军乐团和广场学生合唱团专家组成员于海难抑内心的激动。

据于海介绍,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有一大看点,就是人员构成更加年轻化和多元化。合唱团成员由来自首都40所高校的3000名普通大学生组成。联合军乐团的成员来源和专业背景也更加广泛多样,不仅有来自解放军军乐团、海军军乐团、武警军乐团的职业军人演奏员,还有40名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演奏员,他们抱着对音乐的热爱,加入学校军乐团,又抱着能参与此次阅兵活动的荣誉感加入阅兵训练。“我后来才知道,其中有三个孩子是博士研究生,还有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听说在学校军乐团能获得参加阅兵联合军乐团选拔的机会,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其中一个孩子的话,让我十分感动,他说,‘人生能有几回搏?博士也能当好受阅战士!’”

面对联合军乐团、合唱团如此大规模的演出阵容,且多半为非职业军人身份,如何通过短时间训练,让他们充分理解抗战歌曲,展现出大会所需的精气神?

于海介绍,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在训练过程中特别注重家国情怀教育。“我们把歌词当作是阅读篇章,讲给团员们听,帮助这些成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感同身受地体会歌曲创作的年代背景。比如讲解歌曲《松花江上》时,我们引领团员们思考,如果他们深陷东北沦陷区,回不了家,见不到父母,耳边天天传来的是日本人的枪声,你内心是什么感受?是否会对抗战胜利十分渴望?”

不断带领青年团员们感同身受地穿越回抗战岁月,于海发现,这些青年团员们的情感与血与火的年代建立起联结,也内化在他们的行动中。第二次综合演练现场就发生了让人意外的一幕,让于海十分感动——当现场军乐团试奏国歌时,3000名合唱团学子齐刷刷站立起来,齐声高唱国歌。“我们当时没要求他们配合,但他们对国家最真挚的爱、对历史的尊重,通过此次阅兵训练已经内化为内心的一种自觉。当时看着孩子们挺立的背影,我的眼角湿润了,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脊梁!”

历时约70分钟,中国人民以一场盛大的纪念胜利阅兵活动,表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心愿。在于海看来,对于参与其中的青年人来说,这也是一堂弥足珍贵的、鲜活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条件富足的青年人,需要像今天这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来带领他们回望革命历史、去体会先烈们像自己这般年龄时,是如何将青春与热血融入他们深爱的热土。”他认为,这些用心用情投入阅兵活动全过程的青年人,回到学校,就是一个个炽热的爱国主义种子,“他们会把参与活动看到的、感受到的爱国情感、爱国故事分享给同伴,这也是国家举办这次抗战纪念活动的重要价值之一。”(记者 修菁)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