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协商建言

以延安精神之魂 铸文化润疆之基

2025年09月04日 11:09  |  作者:尹银锋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延安精神穿越时空,在新时代仍具强大生命力;文化润疆作为党的治疆方略重要组,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二者虽诞生于不同历史语境,却因“凝聚人心、服务人民”的内核深度契合——将延安精神融入文化润疆实践,能为“以文化人、以润促融”注入精神动能,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更鲜明、实践更扎实。

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锚定文化润疆的“魂”

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在抗日救国中坚守的信仰与方向;文化润疆的根本,是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以正确方向凝聚人心”。新时代的文化润疆,需以延安时期“坚守信仰”的定力,把“增强五个认同”贯穿始终。就像延安时期通过抗日救国大旗凝聚全民族力量,如今要在文化实践中清晰传递“新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历史必然与现实逻辑:比如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突出“多元一体”的共性——解读交河故城时,既讲其作为西域都护府治所的地方特色,更讲其与中原城池建筑理念的共通性;在艺术创作中,聚焦“共筑家园”的主题,如《五星出东方》以“汉锦”为媒介,展现两千年前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融,如今可延续这一思路,创作更多如《情暖天山》般的作品,讲述当代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共抗灾害、共促发展的故事,让文化作品成为“政治方向的具象表达”,让各族群众在审美中自然强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激活文化润疆的“力”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不教条、接地气”的思想路线——整风运动破除了主观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实际;文化润疆的关键,同样在于“从新疆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的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这正是“实事求是”的生动诠释。就像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用《实践论》指导革命实践,文化润疆也需立足新疆多民族、多文化的实际,找到“中华共性”与“地域特色”的结合点:比如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搞“简单移植”,而是“在地化转化”——在北疆牧区,将“二十四节气”与哈萨克族“游牧历法”结合,用“牧民转场与节气对应”的生活案例讲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智慧;在南疆乡村,把汉族剪纸与维吾尔族“麦盖提民间绘画”融合,以剪纸技法表现十二木卡姆的场景,让“中华美学”借由民族文化的“熟悉语境”走进群众心里。这种“实事求是”的实践,既避免了文化传播的“水土不服”,又让各族群众从“自己的文化”中看到“中华的共性”。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夯实文化润疆的“根”

延安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张思德用生命诠释“人民利益至上”,延安军民“同甘共苦”的鱼水情,至今令人动容;文化润疆的根基,也在于“让各族群众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二者都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的文化润疆,需延续延安时期“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比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时,不只是“建场馆”,更要“送服务到身边”:像组建“双语文化小分队”,带着非遗体验、红色故事走进牧区毡房,既教汉族群众唱《玛纳斯》选段,也教少数民族群众写春联,让服务“跟着群众走”;在文化传承中,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保护维吾尔族刺绣时,不只建传承中心,更通过“非遗工坊”让各族妇女一起学技艺、闯市场,既传承了文化,又带动了就业,让群众在“学文化、赚工钱”中真切感受到“文化润疆与自己有关”。就像延安时期党靠“为民办实事”赢得拥护,如今也需靠“接地气的文化服务”让各族群众主动向中华文化靠拢。

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厚植文化润疆的“势”

延安精神的鲜明特色,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创业精神——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靠军民双手破解了物资困局;文化润疆的长远发展,也需激发新疆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避免“等靠要”的被动心态。

文化润疆不是“外部输入”,而是“内外联动”的文化自觉。就像当年延安军民靠艰苦奋斗开创局面,如今要让各族群众从“文化接受者”变为“文化创造者”:比如培育“本土文化传承人”,在和田、喀什的非遗工坊里,让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艺人收汉族、回族徒弟,既传手艺,也“团结创业”的精神;在高校和社区,支持各族青年组队搞“文化创新”,用现代设计重构新疆传统纹样,开发“艾德莱斯绸文创”“十二木卡姆数字专辑”,让传统符号变成年轻人喜欢的潮流产品。当各族群众在传承文化中获得成就感、在创造价值中增强归属感,文化润疆就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就像南泥湾的荒地变成良田,新疆的文化土壤也会因群众的参与而愈发肥沃。

从延安的窑洞到新疆的戈壁,从“抗日救国”的呐喊到“文化润疆”的实践,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凝聚人心、服务人民”的初心。延安精神为文化润疆提供了“精神坐标”——以政治方向定魂,让文化润疆不偏航;以实事求是聚力,让文化润疆接地气;以服务人民扎根,让文化润疆有温度;以艰苦奋斗蓄势,让文化润疆能长远。如此,文化润疆才能真正成为“直抵人心”的工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天山南北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作者尹银锋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十届政协委员、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红色文化展览馆馆长)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