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沈阳市政协主席于学利: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近年来,各地多措并举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实效。但当前仍面临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经营主体实力较弱、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等问题。建议:
一、 加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一是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的衔接,为乡村产业发展预留空间。二是推动产业集聚集群,科学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鼓励跨区域联动发展。三是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信息产业等深度交叉融合,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
二、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扶持力度,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奖励办法,推动经营主体、农户等有关方面收益合理分配。二是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社会服务组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市场信息、冷链物流、加工营销等领域拓展。三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合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三、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三是拓宽销售渠道,引导企业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契机,通过参加国际性展会或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电商直播等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发展瓶颈。一是在土地要素方面,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托管等方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在资金要素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三是在人才要素方面,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