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桃林:更新农业资源区划 优化农业结构布局
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是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国情农情调查,更是适应农业强国建设要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议:
一、 加快健全农业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体系。一是开展农业资源普查或补充调查。编制农业资源清单,调查收集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农业水域资源、农业气候、农业生物、农业废弃物等重要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等数据,健全资源台账制度,完善全国数据平台。二是构建覆盖全国主要农业生态类型区的农业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体系。集成运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对重要农业资源进行全时段、全要素、“空天地”一体化的动态监测。实行重要农业资源状况常态化监测报告制度,预测预警资源超载风险。
二、 增强农业结构布局与资源分布格局适配性。一是强化各类资源数据融合和综合评价。加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统计等部门间的协调,指导各地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同普查调查工作的统筹衔接、成果共享与集成运用。二是处理好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与构建多元化食物体系关系。综合考量粮食安全、产业链优化、生态修复、灾害及市场韧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与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规律,科学选择和调整当地主导产业、种养组合和耕作制度等,分品种、分结构、分区域细化重要农产品生产布局。
三、 持续提升农业科技与政策支持能力。一是开展基础研究,为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做好理论和方法支撑。围绕农业资源区划基础理论、农业资源调查技术规范、资源评价规程、区划方法、布局优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农业资源区划技术模式迭代创新。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农业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法定职责与义务。特别是要将区划布局安排转化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补助、草原禁牧补贴与草畜平衡奖励、生态保护补偿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区域间农业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三是开展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动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推动将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纳入2026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安排,成立新一轮国家及地方农业资源区划领导机构。选择一批代表性强、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地区率先开展试点。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