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
台盟中央: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赋能“十五五”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十四五”规划以来,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但还存在核心技术缺乏、要素配置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 实施核心科技突围行动。将种业发展纳入“十五五”全国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及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打造选育提升、良种扩繁和商品代仔畜雏禽生产三级现代良种繁育体系,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推进高通量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平台体系建设。加速智能农机装备研发,重点突破传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提高农机北斗导航系统补贴比例,鼓励农业生产中先进导航技术的应用。
二、 实施要素提质增效行动。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强化现代化制种基地建设,支持优势种业企业进行育种创新,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区,重点支持西南丘陵山区、东北黑土地等特色区域建设示范园区,支持园区开展水肥精准调控系统建设,实现精准水肥施用与精准调控技术模式有机结合。
三、 实施引才聚才育才行动。扩大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模,重点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着力提升技术技能和专业服务能力。依托协会、联盟等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指导等延伸服务,对接金融信贷和农村电商,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加强高层次农业人才引进培养,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等方式,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提高涉农专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以新农科为统领的学科体系构建。
四、 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行动。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中央预算中农业科技创新支出比重。完善农业新质生产力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的奖补力度。健全“财政引导﹢金融创新﹢社会资本”多元支持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农业新质生产力专项规划,明确技术路线、产业布局和重点任务。健全农业新质生产力标准体系,制定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名品”培育工程。健全城乡资源一体均衡配置机制,完善各类要素和服务下乡的引导机制和运行机制。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