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
扬中国特色之长 补体系技术之短 为健康中国建设蓄力赋能我国已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卫生健康发展之路,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但依然存在中西医结合深度不足、评价导向有偏差等问题。建议:
一、 深化中西医结合实践,完善“中西并重、优势互补”特色诊疗体系。明确“中西结合、择善而从”的诊疗路径,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打破学科壁垒、优化诊疗方案,做到“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互鉴互补”。推动医院搭建中西医协同管理架构,建立“中西医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专班”工作机制。加大中医药应用支持力度,逐步将中医优势病种悉数纳入DRG支付体系,实行“按疗效付费”,提升中医特色疗法医保报销比例。将中医药知识深度融入临床类医师资格考试及实习、规培,确保新一代医学人才学透中医药知识、打牢中西医结合功底。
二、 优化医卫评价机制,推动医生回归“治病救人”主业。淡化论文硬性指标,提升临床工作权重。省市级医院降低论文要求,突出疑难病例诊治率等关键临床指标;地市级以下医疗机构取消论文考核,侧重常见病规范诊疗率等指标。整合各类医疗数据构建临床综合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分析医生对病症的诊治成功率及患者关键指标变化、预后状况等数据,据此建立客观科学的诊疗效果评价体系,推动临床诊疗能力成为评价医生的首要指标。在各级医院及科室考核中设置“中西医结合建设”专项加分,重点考核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优化及实效。
三、 加强医工融合攻坚,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前沿探索。强化医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例如,推动高性能医疗设备核心部件、关键试剂等实现国产自主可控;在制药设备、关键辅料等方面加力突破,提升仿制药工艺水平和疗效,加快创新药及复杂制剂自主研发;推动脑机接口、智能假肢等技术临床转化,帮助失能失智人群恢复部分语言、行动及认知功能,减轻照护负担;发挥我国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势,提升AI辅助诊疗、远程手术、智能护理、小分子药物研发等水平,打造全球医药创新高地。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