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江西省政协委员:
用新的“打开方式”传承红色记忆本报讯 “万家岭大捷歼敌1万余人,粉碎了日军突破南浔线、占领南昌长沙,迂回包围武汉的战略计划,增强了国人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近日,由两岸黄埔后代、两岸多所高校大学生共计30余人组成的“赣台青年交流活动江西抗战文化参访团”一行,走进德安县万家岭大捷纪念园参观,共同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战先烈。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赣鄱儿女纷纷走进抗战博物馆、纪念馆,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如何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也是省政协委员们建言的重点之一。
从苏区时期对日宣战到派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庐山谈判到新四军的组建,从万家岭大捷到上高会战,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始终站在抗战最前沿,在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革命遗址遗迹,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就有2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有6处。
庐山抗战纪念馆是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之一。省政协委员熊彤说,“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舞台,庐山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和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也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资源。”
在当前形势下,庐山可以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对祖国认同感的重要平台。“既能够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也有利于培养新一代支持和平统一的力量。”熊彤建议,设立专门针对台湾青年的实习基地或创业园区,为他们提供了解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机会,增强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红色研学完美融合了旅游元素和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江西是一片写满革命记忆的红土地,既有旧居、旧址等红色物质遗产,也有歌谣、书信等红色文化形态,还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色精神符号。”省政协委员王妮娜建议,让红色记忆有新的“打开方式”,在深入挖掘梳理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将遍布在全省每个角落的“红色基因”串联起来,唱响江西“红色名片”。
“红色资源并不直接等同于红色研学资源,红色研学是融革命传统教育和军事教育等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省政协委员胡海胜建议,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研学经营主体合作,组织开展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的研究和阐释,继续推进“百馆千校”工程,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开发打造一批分别适用于大中小学生的体验性和教育性红色研学课程。 (王磊)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