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四川政协委员:

聚力保护抗战文化遗产

2025年09月08日 09:3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四川,不仅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更以险峻的地理优势,被誉为中国的“战略备份区”。在历史的长河中,川人以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捍卫着这片土地的尊严,从未屈服。

抗战期间,340余万名川籍将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他们怀揣赤子之心,以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赢得了“无川不成军”的褒奖。在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矗立着一座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一名川军战士手拿老式步枪,脚蹬破旧草鞋,短裤下打着绑腿,背负大刀、斗笠,胸前挂着木柄手榴弹,挺起刺刀,目光坚毅地迈向东方的抗日前线。

“这是当时出川抗日的川军的真实形象,他们靠着双腿,转战全国各主要战场,参加了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28个大型会战、战役,以极差的装备和极大的牺牲,重创了日军,威震了华夏。”正在此处参加调研的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委副主任樊伟介绍,这座由著名雕塑家、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刘开渠创作的雕塑于1944年7月7日立于老东门城门内,成为成都公认的“城市精神”的象征。后因城市发展,在历届省、市政协委员们的关心、呼吁下,纪念碑经过重塑、两次迁址,最终于2007年安放在成都人民公园。每年的清明节、日本二战投降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都有大量市民自发前来悼念先烈。2020年,川军纪念碑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成为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丰碑。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为进一步畅通四川对外的运输通道,更好地支援正面战场,1939年,国民政府正式开始修建乐西(乐山—西昌)公路。经过24万民工3年艰苦卓绝的奋战,这条穿越“不毛之地”、汹涌大渡河,当时国内最艰巨的公路工程于1942年建成通车。

“为更好地弘扬抗战精神,八届、九届峨边县政协委员冉拉大公、陈允秋分别提出了修建乐西抗战公路纪念馆的提案、建议,引起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办理。”乐山市峨边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纪念馆筹建期间,县政协组织委员对既有史料进行了整理,并多次前往乐西抗战公路及沿线镇、村进行调研,补充了大量照片、实物和口述材料。在纪念馆布展期间,县政协多次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前往纪念馆展开调研,多项建议被采纳,为纪念馆的建成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如今,纪念馆内陈列的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当年修建乐西抗战公路的艰辛历程,弘扬了四川人民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从遍布四川各地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到建川博物馆内的“死”字旗;从李庄古镇的同济大学课堂,到赤水河畔的川滇东路遗址……这些深深刻印在巴山蜀水间的抗战印记,不仅是川人坚韧、勇毅、担当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见证。(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郭健 刘洪梅)

编辑:彭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