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行业

“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未来人工智能新方向

2025年09月08日 10:01  |  作者:孙琳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重点行动领域、基础要素支撑、组织实施等方面,针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进行全面部署,为我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提供重要指引,明确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人工智能﹢”行动不仅顺应了全球AI发展的潮流,更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势紧密相连。受访委员们一致认为,《意见》为经济转型与产业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让工作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领域的人深受鼓舞,这一行动无疑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开启新篇章。

▶▶▶明确路线图 引领经济向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此基础上,《意见》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出清晰的路线图——从重点领域突破到形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再到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的双轮驱动下,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体系,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性能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算法创新加快迭代演进,各类智能产品和服务创新活跃,具备了良好的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基础。”他认为,《意见》的出台必将加速我国“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的产业体系完备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资源优势、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向国家智能优势转化。

“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演进的关键时期,《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推动人工智能融入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顶层设计,以及对打造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的强力支持。”在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意见》为智能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明确设定2027年、2030年的智能体应用普及率目标。”

据周鸿祎透露,为了让智能体开花结果,360集团已开始打造智能体工厂,提供算力、大模型、知识库、工具等八项基础设施,提供记忆、编程、多模态输出、安全等十大增强能力,让每个企业都能打造自己的智能体,让智能体真正赋能企业业务。

▶▶▶练好硬本领 推动产业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构我国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即通过广泛的技术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实现产业结构的系统性优化与整体性升级。《意见》提出,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余晓晖认为,让人工智能从“技术进步增量”形成“经济发展增量”,仍需进一步在生产力提升角度发力。“《意见》聚焦生产力提升的重点领域,构建涵盖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的‘AI4S’体系,提出第一、二、三产业的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布局智能原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服务消费新模式、产品消费新场景等,能够加快促进人工智能进一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方面,推动构建适配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融合医疗、教育、制造、城市管理等多元场景,系统性重构生产力发展范式,无论是智能制造的质量与效率提升,还是智慧城市运行优化与资源效率运用的倍增,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这一变革的本质是,替代重复性劳动释放人力资本,通过智能决策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形成人机协同创新的模式跃迁。

在这场变革中,企业必须练就真功夫与硬本领。作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应用的企业代表之一,京东集团近年在供应链和零售等领域积累的大量场景和数据基础上,在数字人、具身智能、产业大模型等领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助力各行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所说,京东一直坚信人工智能要在产业场景中创造价值,未来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消费、物流、健康、工业、金融等领域的深度实践优势,不断提升自身运营水平,对外输出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协同上下游伙伴构建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

▶▶▶构建强支撑 保障务实安全

未来一到两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委员们认为,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才能真正推动“人工智能﹢”打开局面,取得实效。《意见》提出,要强化八项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

近年来,全国多地也积极部署“人工智能﹢”行动,打造“AI主战场”。其中,苏州明确提出,夯实智算基础设施、支持行业大模型开发应用等8项重点任务;安徽针对行业管理,探索建立智能机器人“一机一码”登记备案机制,为机器人身份识别、行为规范、数据安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溯源和支撑;上海提出完善标准与安全体系,围绕语料、模型、平台、智能体、产品、应用等环节,增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等标准供给,完善安全治理规范……

“要注重技术创新与环境保障的协调统一,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善配套政策构建、提高公共资源供给、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关键标准研制、强化复合人才培养、激发创业就业活力、加大金融财政支持、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保障技术安全能力水平,深化落实《意见》要求,切实解决算力供给短缺、行业标准滞后、复合人才匮乏、转型成本高昂等制约‘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余晓晖建议,企业也要注重产品能力与实际需求的协调统一,结合《意见》要求,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深度对接,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模型推理精度、精确调研场景诉求、定向优化产品能力、强化技术协同创新,切实缓解模型输出不稳定、场景融合难度大等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不能用”“不好用”的困扰。

伴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行业治理安全问题也引发关注。“《意见》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的安全可控,共12处提到‘安全’。AI时代,网络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网络安全运营专家稀缺的同时,‘智能体黑客’也已出现,传统‘人与人’的网络攻防对抗,将演变为‘人与机器’的对抗。”周鸿祎坦言并建议,为摆脱这些困境,须通过“以模制模”,利用专业安全数据、专业安全知识、专业安全工具、专业安全工作流、专业安全大模型、专业智能体打造平台,有效应对“智能体黑客”,实现安全能力“质”的突破。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