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绿叶”变“金叶”  

——四川乐山夹江县政协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月08日 16:4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初秋的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茶园叠翠、生机盎然。走进该县木城镇修文村茶农周建国的茶园,一条条细密的滴灌管道如神经网络般铺设在茶树间,精准输送着水分与养分。

“现在亩均节肥600块、增产25%,要是没有政协委员指导茶园智能化改造,哪能有这好收成?”谈及今年的茶叶收成,周建国的笑容里满含着感激。从茶园里涵养生态的“绿叶”,到鼓起百姓腰包的富民“金叶”,这场产业与生态的双向蜕变,正是夹江县政协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温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优势,既赋予了夹江低海拔早茶优势,又孕育出了高品质的高山云雾生态茶。如何让这一自然禀赋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近年来,县政协紧扣“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机遇,以“调研先行、建言破冰、监督护航、搭桥赋能”的履职路径,将生态低碳茶整县制试点从“蓝图”转化为“实景”。

“过去部门各管一摊,资金分散,好技术落不了地。”县政协农资环委主任王新军翻看着2022年的调研笔记,道出曾经的核心堵点。彼时,县政协以“破解生态资源向产业价值转化难题”为目标,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组建调研组,用3个月跑遍9镇30余个茶园、茶企,牵头开展协商活动32次,精准锁定“部门协作壁垒、资金整合低效、科技转化滞后”三大痛点,并围绕科技赋能生态茶、拓展绿色产品市场等需求提案30余件,形成社情民意40余篇,为“两山”转化清晰画出“路线图”。

此外,在当年县政协全会期间,多位委员聚焦“生态认证效率低”等产业发展短板提交了相关提案,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办理。最终,调研报告中的“建产业带联动机制”“设低碳茶专项贷”等15条核心建议被纳入《夹江县生态低碳茶整县推进实施方案》,有效推动全县构建“1+2+N”组织体系,形成生态茶发展协同格局,最终促成23万亩出口茶质量安全示范区快速建成,2023年夹江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试点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夹江县政协紧扣区委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研学旅游为重点的特色产品体系和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等重点工作,以茶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农旅融合发展为切口,积极投入到新的履职实践中。

在吴场镇、木城镇、漹城镇等地广袤的茶园中,都活跃着政协牵线组织的专家团队。在委员们的助力下,25.5万亩茶园用上了绿色防控技术,机采效率提升15倍,百岳高山绿茶因生态优势溢价率达35%,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同时促成12个5G+物联网示范基地落地,让生态管理更精准。2024年夹江茶叶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出口量4.02万吨(占全省43%),绿茶远销16国,先后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绿茶出口发展第一县”,“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委员助茶企”行动中,相关界别委员积极参与指导企业进行生态认证,让华义茶业成为全县首个获双认证的茶企,打开了生态茶叶的国际市场通道。此外,政协牵头举办茶叶推介会,累计达成超1.2亿元绿色合作意向;目前正对接专家资源,计划举办生态低碳茶论坛,搭建更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要让夹江的‘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惠及百姓的‘金山银山’。”县政协主席李冰海表示,县政协将继续以履职为笔,在乡村振兴赛道上深耕“两山”实践,让更多茶园“绿叶”变为富民“金叶”,绘好新时代夹江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图景。(记者 韩冬 通讯员 胡丽)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