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政协力量>新闻动态

天津市政协: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2025年09月09日 08:21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张原 李宁馨)“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24日,北平枪声响起,时年39岁的抗日名将吉鸿昌慷慨就义。

在天津市政协委员多年的积极呼吁下,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5号的吉鸿昌旧居——“红楼”,于202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就义90周年之际修缮一新正式对外开放,“民族英雄吉鸿昌生平展”在“红楼”正式亮相。10个展室、4处场景复原、300余张历史照片,配合沉浸式演出,让参观者穿越时空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吉鸿昌将军抗日精神、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得到更好弘扬。

天津市政协每年在清明时节和建党纪念日都会组织委员、机关党员干部来到距离红楼不远的中心公园内吉鸿昌将军横刀立马的青铜雕像前祭扫,重温入党誓词,向默默守护着和平年代繁华盛景的革命先烈宣誓: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姥爷,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国泰民安,人民幸福,这盛世如您所愿。”十三届天津市政协委员、吉鸿昌外孙女郑吉安深情地说。

多年来,天津市政协委员通过提案、信息专报反映情况,呼吁吉鸿昌旧居尽快修葺开放,建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红色文物资源保护利用。

“当前列入各级文保单位及其他类型保护名录的红色文物资源偏少,且红色文物资源被列入教育基地的数量相对偏少,红色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作用。”民盟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随着城市的建设,很多重要的红色文物遗址遗迹由于保护意识不强、资金缺乏等原因,被损毁、破坏、拆除,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没有法定身份的红色文物资源旧址存在着灭失风险。相关部门要开展系统性保护,对遗址及其环境进行勘察、记录,进行异地重建或恢复原貌,有效发挥其在红色文化传承上的革命历史价值。

“已开发的红色景区景点在展示内容和形式上较为单一,多数仅停留在简单的文物陈列和文字介绍层面,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姚剑波委员建议设立专项保护资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濒危革命遗址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修复,使其更好地承载红色历史文化记忆。在他看来,要制定红色文旅发展总体规划,结合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地理区位优势,对红色文旅项目进行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有机衔接的红色文旅发展格局。

“要高度重视红色基因蕴含的精神密码,其中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价值。”陈欣委员提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推动红色旅游,讲好红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构筑精神家园,全方位呈现红色基因、历史脉络、红色故事,激发红色文化活力、彰显红色文化时代价值。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