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会议新闻

向“绿”而行 书写美丽中国新答卷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综述之七

2025年09月09日 08:32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时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十五五”时期,如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8月25日至26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常委和委员们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协商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着力点,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 全领域转型,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成为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的重要一环。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其核心在于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构建双轮驱动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赵静常委认为,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绿色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优化重构,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

“煤炭是能源领域的最大排放来源,提升其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动煤化、煤电行业减污降碳至关重要。”黄玉治委员建议,构建新型煤炭利用体系,健全煤炭节能降碳标准体系,优化矿山产业结构。同时,要加强煤矿科技创新和安全智能化发展,研发应用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推动煤炭由化石能源向高端化工材料和碳基新材料领域突破发展。

“高效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需要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创造性抓落实,因地制宜完善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工作体系。”车俊常委表示,要建立健全碳排放双控目标、统计、考核、评价体系,压实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责任,建立区域间减碳协作机制,部门联动、上下协同。

为推动“十五五”时期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王红玲常委建议,要加强绿色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与协同攻关,重点围绕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加大研发投入,实现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

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周汉民常委认为,要完善“双碳”市场机制和绿色金融体系,降低企业出口产品碳成本,设立碳领域研究中心,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持续推动碳领域国际互认机制建设,加强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安全的碳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更要发挥优势作用,开发更多面向国际投资者的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产品,拓宽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来源,培育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库。”王冬胜委员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鼓励内地企业、金融机构等来港发行绿色债券,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绿色项目信息、企业环境信息、碳排放数据等信息共享机制,有效保障境内外资本与绿色项目对接,深化碳交易领域的相关合作。”

■ 全方位提升,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5年,重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才能更好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是‘十五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最具标志性意义的目标。”黄润秋常委表示,“要科学认识其内涵要求,需从五个维度理解把握:地域范围上的‘全覆盖’、环境要素上的‘全打通’、发展方式上的‘全转型’、治理效能上的‘全链条’、百姓感受上的‘全共享’。建议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谋划实施一批美丽中国建设标志性工程。”

“‘十四五’以来,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王金南常委建议,“十五五”时期,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和碧海保卫战,实施美丽中国建设重大工程,整合设立美丽中国建设专项资金,运用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鼓励社会化投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纵深发展。

“长江治理的十年实践,书写了生态优先的‘中国答卷’。”郑永飞常委表示,长江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五”时期,应继续系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配套法规完善为抓手,建立省际生态补偿基金和长江生态法院,破解流域协同治理难题,以“种养循环”模式推广和管网攻坚行动为突破,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黑臭水体的标本兼治,共建沿线水清岸绿幸福家园。

曹卫星常委建议,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同时扎实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有序设立新的国家公园。

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真实期许。

易军常委建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内涵,全面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有针对性地推广满足高品质需求的惠民实用、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王晓东常委建议,在“十五五”时期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新转变,提高人居环境“含绿量”、农民生活含“福”量。

■ 全地域建设,促进各地梯次有序绿色发展

在常委和委员们看来,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展现大美西部壮美风貌、亮丽东北辽阔风光、美丽中部锦绣山河、和谐东部秀美风韵,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青海考察,他强调,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公保扎西委员建议国家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时,能够对“中华水塔”生态环境保护给予重点关注,支持建立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深化三江源冰冻圈科学考察和重大问题研究,同时支持青海搭建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

刘同德常委认为,将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对于构筑美丽中国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建议编制《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6-2035)》,支持相关省区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完善监测站网建设,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气候韧性专项升级行动。”

张复明常委则将落脚点放在黄土高原上。“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历经持续治理已实现历史性转变,建议‘十五五’时期要构建与区域土壤条件相匹配的植被有效盖度,开展高水平精细化治理,应对土壤侵蚀新形态;要建立植被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差异化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化监测体系,增强灾害应对意识,提高灾害防范能力。”他说。

“要提升生物多样性,引导生态系统自然演替。”

“要强化环境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培训体系。”

“要坚持科技赋能,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

会议结束,常委和委员们议政建言的热情依然不减。大家纷纷表示,要汇聚合力,广泛联系和动员各界群众,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行为自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十五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徐金玉)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