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黄建盛:“十五五”期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5年09月09日 09:00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勤劳汗水、聪明才智创造了极为丰富、不可胜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活态展示,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面临传承人群断层和老龄化加剧、保护资金不足、“非遗﹢”融合表面化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十五五”期间需重点关注。建议:

一、 将“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纳入“十五五”规划。“十五五”时期,要在坚持和完善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机制的基础上,创新保护传承机制,实施青年传承人培育行动,推出一批“非遗新青年”“小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支持高校设立非遗研究院,推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业教师”双导师制,在职业院校开设非遗专业,促进非遗传承群体年轻化、专业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型,让非遗真正“活”在当代、“融”入生活、“创”造价值。

二、 将“打造国家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纳入“十五五”重大文化工程。“十五五”期间,制定系统的非遗融合开发规划,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街区及非遗旅游村寨等融合发展项目。加强非遗周边产品开发,融入民族元素、时尚元素以及与行业、场景相关的特色,使产品既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和消费需求,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消费需求深度融合对接。

三、 “十五五”期间加大非遗保护传承资金投入。健全资金多元投入体系,设立非遗传承专项基金,除中央财政拨款外,通过福彩公益金划拨、社会捐赠抵扣税收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完善传承人激励机制,将代表性传承人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适度提高传承补助标准。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