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天津市政协委员:打造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新高地
本报讯(记者 张原 李宁馨)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天津举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提出中国方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达成“天津共识”,天津25个鲁班工坊擦亮国家职教名片,实施全国首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地方性法规……多年来,天津市积极采纳政协委员调研建言,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打造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新高地取得明显成效。
但委员们的深入思考从未停止。“目前产教融合机制仍不完善,如企业和学校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且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相对单一,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缺乏也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同时,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匹配,教学内容滞后,学生难以学到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王红梅委员建议更好地推动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关部门要指导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协助引进具有企业、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刘树增委员调研发现,目前鉴定培训存在以“考证”为目的,“为考证而培训”问题,许多企业反映,花钱进行员工培训没有达到提高实际工作技能水平的作用。在他看来,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没有标准化的质量考核机制,造成泛泛培训、草草了事的结果。针对当前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不够精细化,专业性欠缺、可操作性不强、不够及时,职业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和教科研平台等短板,他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层次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要建立健全职普融通的实施细则,明确各方责任与权利,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考核,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设立专项督导小组,定期对职普融通试点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王富军委员建议,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