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奋斗华章·委员风采

奋斗华章·委员风采丨尹璐:耕耘不辍护花期

2025年09月10日 16:31 | 作者:通讯员 贺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尹璐(右)和学生在一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尹 璐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政协委员、宿州市第一小学副校长。

秋意渐浓,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学银河校区内,桂花香气浸润着青砖小径。尹璐在“银河思政角”前,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关于丰富教育实践的提案。金黄的银杏叶落在她肩头,宛如一枚枚时光的书签,标记着这位教育界政协委员,在三尺讲台与参政议政间的耕耘。

“思政课不该是照本宣科,而是让孩子看见真实的社会肌理。”作为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兼思政教师,尹璐的课堂永远充满着思辨和温度。

在六年级《责任与担当》课上,尹璐曾用一周时间带着学生观察校园周边交通乱象,孩子们用漫画记录下老人过马路的蹒跚、电动车随意穿行的惊险场景。随后她又指导学生将观察成果转化为《关于增设校园周边潮汐式停车位的建议》。最终,这件稚嫩却真诚的“学生提案”被纳入埇桥区政协专题协商会材料。

“在我们眼中,尹老师就像是校园里最温暖的阳光,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她关心每一位同学的成长,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引导我们学会做人。”学生陈沐源说,大家都很喜欢和尹老师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快乐。

在尹璐看来,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人生大课。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新。

最让尹璐难忘的是留守儿童小宇的转变。这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在“模拟政协”社团里,通过参与《农村儿童课后服务困境调研》,不仅学会了用数据“说话”,更主动担任社区课堂志愿者。

“当她在提案答辩会上说出‘每个孩子都该有盏等待的灯’时,我看见她眼里有光在跳动。”尹璐深知,思政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就像她在校园里种下的那排向日葵,终将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在尹璐的办公桌上,贴着政协委员履职编号的红色手账格外醒目——这本记录着调研数据与提案草稿的本子,与思政教案本形成奇妙的呼应:

她在某村中心校调研时发现的“乡村教育数字化备课困境”,经整理形成《关于构建城乡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机制的提案》草稿。作为提案执笔人,她同步牵头组建由宿州一小银河校区与该校构成的智慧共同体,将政协协商成果直接转化为“云端资源共享”建设的施工蓝图;

她充分利用政协“跨界协商”理念的教育实践,依托云端平台打造“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平台。在推进数字化共享中,创新推出“双师备课”机制,在《家乡的古建筑》思政课上,她带领团队整合宿州古桥扫描素材,结合乡村中心校学生拍摄的三环桥实景照片,形成“虚实结合”课件,实现了“政协资源—教育转化—文化传承”的闭环……

这种将政协智力注入教育实践的模式,在红色研学课程开发中尤为显著。在政协“青少年思政教育”专题调研中,尹璐联合历史教师开发“小兵日记”情景教学,借助政协“教育会客厅”平台,邀请博物馆研究员参与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沉浸式思政课堂”扮演支前群众。这种模式推广后,学生研学参与度从32%提升至67%。

“三尺讲台与议政殿堂是同一片沃土,政协委员的使命,就是让教育的阳光穿透每一道城乡鸿沟。”尹璐在政协履职心得中这样写道。

“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启蒙。”作为政协委员,尹璐总能敏锐捕捉到教育与社会的连接点。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她推动建立“家校社医”联动机制,创新性地将思政教师纳入心理干预团队,在学校各班设立“心灵树洞”信箱。让她感动的是,此后不久,一位中学生通过校园信箱投递了《关于优化校园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的建议》。

“看阳光穿透云层,看幼苗破土而出,看属于每个孩子的花期,终将在时光里绽放出最动人的模样。”这是尹璐最幸福的所见。

近年来,在“教育会客厅”平台上,尹璐促成的教育部门与交通、文旅等多个部门的对话,解决了一系列“跨界”难题:校园周边200米内禁止电子烟销售的新规、社区健身器材适儿化改造方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长效机制……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她常挂在嘴边的理念:“教育不是孤岛,政协委员要做打通围墙的那个人。”

暮色浸染校园时,尹璐习惯性地漫步在校园的思政长廊。新展出的学生提案墙上,《关于在老旧小区增设儿童游乐区的建议》《给乡村小学配“流动科技馆”的设想》惹人注目,边上还有老师们认真书写的批注与鼓励。

轻轻拂过孩子们稚嫩的字迹,尹璐想起自己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教育是农业,需要精耕细作;履职是园丁,要守护不同的花期。”

“每一件提案,都是对社会的深情告白,希望能为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政协这一平台使我更深入地了解民众需求,也使我更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尹璐说,自己将继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建言,也将以更扎实作为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风穿过廊柱,带着桂花的甜香。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每一颗种子都在积蓄力量,尹璐说自己愿意做那个静静守望的人。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