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农工党
农工党安徽省委会:因地制宜 加强新兴产业项目谋划

建议围绕宏观政策提前开展与新兴产业相关的项目谋划,争取更多支持;各地要充分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准优势行业转型过程中与新兴产业的结合点,围绕升级产业链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关键环节,谋划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项目。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细胞”和“基石”,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项目的系统谋划。2024年,我省纳入省级调度的十大新兴产业项目共131个,总投资5525.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24.5亿元。新兴产业项目蓬勃开展,但在谋划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项目谋划的针对性仍需提升。一方面,部分项目谋划跟不上国家政策导向变化。目前,地方财政压力大,对上争取资金尤为重要,但是中央预算内资金要求高、周期短,部分单位对国家产业政策理解不到位,对技术升级趋势研究不透彻,导致项目编制精准性不高,申报材料不充分,错失资金争取窗口期。另一方面,一些项目谋划与地方主导产业脱节。部分地方未充分考虑与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的适配性,盲目追新求热,即使项目落地也面临成本过高、供应链不稳定、产业同质化等困境。
二、 项目谋划对应用场景关注不够。很多新兴产业具有技术水平高、研发投入大、场景应用新等特点。现阶段对于新兴产业供给端的项目谋划布局比较多,如建设算力中心、开发各类小型无人机等,但对于新兴产业的理解不深,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不够,容易造成产品市场推广困难,不能形成产业生态圈,从而限制新兴产业规模扩大和技术迭代更新。
三、 项目谋划与要素供给能力不匹配。一些地方在资金、能耗、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新兴产业项目难落地,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商业化利用。例如,目前我省缺乏适用无人物流车的产品安全、道路测试标准,城市之间尚未形成异地互认机制,无人物流车企业需要在各地进行重复测试,造成成本增加、应用缓慢。
为此,建议:
一、 因地制宜谋划项目。一是围绕宏观政策谋划项目。对照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十五五”规划编制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提前开展与新兴产业相关的项目谋划,争取更多支持。二是围绕优势升级谋划项目。各地谋划项目要充分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找准优势行业转型过程中与新兴产业的结合点,围绕升级产业链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关键环节,谋划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项目。三是围绕产业创新谋划项目。充分发挥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产业链自主水平;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前布局新赛道,实现标准引领,掌握市场话语权。
二、 高度重视场景开发。对于从传统产业升级而来的新兴产业,其市场需求具有延续性,但对于像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等新经济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应用场景开发。比如AI方面,要从“+AI”向“AI+”转变,在“AI+汽车、机器视觉、物流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领域拓展技术应用,夯实智能制造底座。低空产品方面,建议加强我省应急、消防、生态环境等部门与我省低空经济生力军的深度合作,规范低空智联网标准和运营模式,完善低空商业场景应用的湿租、采购等政策衍生供给,形成一批“安徽创”的低空场景,并推向全国。
三、 统筹加强资源配置。建立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金融、林业、水利等要素保障部门沟通机制,合力推动、实时跟进新兴产业项目要素供给。订单化论证谋划项目,发挥重点招商项目高效研判工作机制效用,分批次快谋划、快分析、快论证、快决策项目,逐步延伸至政府投资项目,做到“超前谋划、提前介入、服务发展”。提高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如在土地方面,通过统筹规划用地空间、知晓要素缺口、化解空间矛盾等途径解决项目谋划中的“调规难、选址难、协同难”等问题。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和测试认证,对各地测试环节性能项目、试验设置、通过标准、基础测试场景保持统一,推动异地测试结果互认和流程简化。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