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沈阳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会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管并重 守好良田

2025年09月11日 09:4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王金晶)沈阳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55.73万亩,全市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80亿斤以上,平均单产提升超100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约10亿斤。近日,在沈阳市政协召开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双月协商会上,市政协调研组介绍了沈阳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成果,同时也摆出了调研中发现的5类问题,“重建轻管”就是其中之一。

“重建轻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管护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管护资金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管护模式还需完善。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崔颖介绍说,专题调研报告从强化属地运营管护责任、多元筹措运营管护资金、创新运营管护模式等3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的现象引发了与会各方的热烈讨论。

“应完善管护机制,确保长久效益。”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明波建议,制定完善《沈阳市高标准农田管护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设施移交前后的主体责任、义务范围和资金渠道,将管护运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实绩考核;探索建立“护田员”“管护队”等公益性岗位,同时引入市场化管护主体,聘请优质专职队伍实行“物业式”综合管护,切实提升农田管护水平。

市政协常委、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孙科提出,围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要协调推动涉农支农资金、项目等资源的统筹,形成合力支持地力提升;将地力提升技术措施与支持集约化经营主体发展有效融合,将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技术融入头雁培训、高素质农民、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力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教授姜国辉认为,可以探索建立全过程监督执法机制,组建市县高标准农田农业执法队伍,定期检查管护效果,督促乡镇、村集体落实管护责任。

沈阳市副市长李逸群在会上表示,将创新保险保障,推行高标准“工程损毁险”,鼓励施工单位利用质保金购买10年保险,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压实管护责任,明确县、乡、村、户四级管护主体,确保责任到人、到地块,加强定期巡查维护,保障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市政协主席于学利表示,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下力气解决“谁去管”“怎么管”“资金从哪来”等实际问题,发挥村级组织、受益农户、经营主体、社会资本等各方合力,确保建成后有人管、管得好;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管护与乡村治理相结合,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管护责任,纳入村民自治范畴,便于群众参与和监督。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