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安徽省政协:统筹做好“新、强、补”三篇大文章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部署,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8月28日至29日,安徽省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暨“科学谋划‘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题协商会,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们共话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以来,安徽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感恩奋进、实干笃行,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安徽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位势显著提升,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彰显。
面向“十五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安徽应如何面对重点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元在代表专题调研组发言时表示,谋划全省“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要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交汇叠加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势,统筹做好“新、强、补”三篇大文章。
何为“新”?培育具有领先优势的新兴支柱产业。
委员们建议,要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制造等产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催生一批“发家产业”。席峰委员建议要加快打造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汽车、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升级注入“材料动能”;张东委员对标先发地区,建议加快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王珩常委围绕强化创新攻坚等4个方面,建议大力发展生物制造产业;陆峰常委建议抢抓发展新机遇,推动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如何“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委员们认为,要锻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坚持“招大引强”和“培大育强”两手抓,形成诸如汽车、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先进光伏和新兴储能产业、新型建材、钢铁、有色金属、新型化工、绿色食品等一批“当家产业”。陆晓华委员建议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全球竞争力,孙军委员建议推动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宁井铭委员建议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转型升级。
怎么“补”?构建更加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委员们看来,要积极顺应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大势,下气力在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绿色低碳产业、适老化产业、新型消费、外向型经济等领域补齐补强产业短板。张德进委员建议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韩冰委员建议要深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章松委员建议抢抓适老化改造新风口,秦金根常委建议加力培育壮大“八大新型消费”,合肥产业研究院院长王文松建议打造适合未来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
会上,13名委员和专家围绕主题建言献策。主题报告对24个重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得到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肯定。
“在全球竞争格局、全国发展大局中精准定位,以前瞻眼光思考和谋划产业发展关键问题,把投资于人、服务民生作为鲜明价值取向,助力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议表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资政建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贡献。(本报记者 胡方玉)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