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绣花功”绣出“花满城”
——重庆涪陵区政协助推“北纬三十度花园城市”建设小记
从城区街角四季芬芳的口袋公园,到武陵山大裂谷连缀成廊的花卉景观;从大木镇绣球花海跃升为网红打卡地,到“一路生花”系列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重庆市涪陵区,正沿着北纬30°的黄金纬度线,悄然绽放成一座“步步见绿、四季有花”的花园城市。这背后,凝聚着政协提案从“纸上建言”转化为“地上实景”的生动实践。
“涪陵的绿化基础不错,能不能打造成有辨识度的北纬30°花园城市?”2024年,区政协委员彭薇在大木镇调研时,萌生了提案助推的想法。随后半年里,她联合冯阳、龙明军等10余位委员走遍涪陵山山水水,在大木花谷记录绣球花种植规模与产业链断层的矛盾,在武陵山大裂谷梳理景观碎片化问题,在城区街头收集市民“出门见景”的期盼……2025年初,他们撰写的《关于打造北纬30°花园城市的建议》《关于支持大木建设“北纬30°花园城市”示范乡镇的建议》等一系列提案提交到区两会。
提案从生态景观提升、花卉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多维度出发,精准锚定花园城市建设方向:农业板块,建议选育耐热耐旱花卉品种;旅游板块,主张整合白鹤梁等景点设计花卉主题旅游路线;文化板块,呼吁将枳巴文化、榨菜文化融入公园绿地;商业板块,建议发展花卉精深加工与线上销售平台。
区政协提案委主任王珊介绍,区政协收到“花园城市”系列提案后,并未简单立案交办,而是组织了一场特殊的“立案协商会”,邀请提案者与区政府办、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等12个部门围坐一堂,逐条讨论建议的可行性。
“选育特色花卉需要农业部门技术支持,景观改造涉及城管和住建部门,文旅融合由文旅委牵头……”经过3轮协商,最终明确了“政府主导、政协监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将提案建议拆解为28项具体任务,纳入提案办理台账。这种“立案即协商”的模式,正是区政协把协商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的具体体现。
随后,区政协将该系列提案列为“年度跟踪督办提案”,制定了提案督办工作方案,从办理时限、责任划分到成效评估都作出明确规定。“制度先行,才能确保提案不‘石沉大海’。”王珊表示,这套机制为后续推进提案办理工作筑牢了根基。
“每季有亮点,每月有新景。”——这是委员们在“1﹢12”示范引领工程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围绕城市12类功能单元,委员们建议在道路、医院、学校等场所打造“花园式”场景,并针对山地城市特点,提出利用堡坎、挡墙推广垂直绿化,让山地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绿意与花香。
在提案推动下,涪州大道的蓝花楹和黄花风铃木迎风展姿,经桥路的安酷杜鹃、藤蔓月季竞相绽放;涪陵西下道口的树状月季和三角梅形成百米花带;荔圃春风公园的大花绣球成为“颜值担当”;劝学巷的翠竹小品营造出百姓家门口的花香小景……截至2025年8月,全区共完成10个重点节点景观改造,“花园路”“花园墙”等场景逐渐成为市民休闲观光新选择。
“大木镇地处北纬30°黄金线,森林覆盖率83%,是打造示范乡镇的绝佳选择。”在区政协组织的专项调研中,委员们发现,这里不仅有4A级花卉主题景区,更是国内最大的反季节绣球花基地,具备“先行先试”的先天优势,建议将大木镇作为示范乡镇,实施“做优花园景区、做强花卉产业、做靓花园小镇、做响花园品牌”的“四花联动”行动。
提案很快转化为实际行动。区城市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大力推广绣球花种植,进一步扩大“中国绣球原乡”影响力;支持举办“北纬30°花园季”活动,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一路生花”系列视频获千万浏览量,大木花海美名远扬……
区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组织委员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开展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针对大木镇花卉冷链物流滞后的问题,建议加快建设冷链设施,并推动相关部门协调资源完善物流体系;针对部分景区花卉景观维护不到位的情况,督促引入专业园艺团队提升品质。通过民主监督,提案办理成果不断优化,大木镇的花卉之美持续绽放,为全区花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两年来,委员们围绕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等主题持续建言,从建议“优先使用区花绣球花”到推动“园林细胞创建”,从呼吁“线上线下花卉市场联动”到建议“数字化宣传引流”,一件件提案如同精准导航,指引着花园城市的建设方向。
如今的涪陵,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花;花卉产业成了大木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花农收入稳步增长;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北纬30°花园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北纬30°花园季”活动吸引了10余家国内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涪陵花卉跨越山海、香飘全球,让北纬30°上这抹“涪陵花色”在国际舞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赵璐璐 陈颖 凌云)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