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把“绿叶子”变成“金票子”
四川达州开江县政协助力森林“四库”建设
日前,走进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红花山,这里凉风习习,少了酷暑难耐,与众不同。林业“芯片”科研基地的光照实验室里,白炽光下整齐排放着一罐罐种苗,茁壮成长的嫩芽与窗外郁郁葱葱的柏树林相映成趣。
“这些通过实验室驯育、筛选获得的中山柏无菌苗,将中山柏扦插育苗成活率提升至30%。经过培育,中山柏的亩均经济价值可达30万元,这对提升林木综合效益、增强森林‘四库’功能意义重大。”县政协委员、县林科所副所长邓辉洪自豪地说。
据悉,这个科研基地的建成得益于委员们对林业科研平台建设、科技产业创新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持续关注和呼吁。
今年年初,中共开江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高质量建设“森林四库”作为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富民新路径的战略工程。县政协闻令而动,持续聚焦“加快森林‘四库’建设、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协商。
3月上旬,县政协举办了“森林四库”建设政策解读专题辅导报告会,进一步凝聚起委员们助力建设森林“四库”的共识。会后,县政协组建5个调研组,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分赴13个乡镇(街道)、相关单位蹲点调研,探寻发展良策。
以科技创新促进森林“四库”联动水平提升,一直是广大县政协委员关心关注的焦点。唐小明、马兴川、胡晓刚委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发挥好科研技术人员作用,加快推进中山柏、“开林一号”等特色林木的离体快繁技术攻关,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强化林科所与运营公司合作,明确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林科所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曾维萍委员建议,依托红花山“森林芯片”基地构建覆盖全龄段的研学体系,开发森林疗愈等特色康养套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林旅融合IP,切实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经济优势。
在回龙、甘棠等乡镇,孔曦委员将关注重点放在了生态修复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孔曦呼吁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展生态本底调查,采用“草—灌—乔”立体植被结构,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实行“林长制﹢专管员”网格化管理,确保修复成效可持续。
曾斌委员认为,要构建“县属国企﹢村集体﹢农户”三方协同的网格化管护模式,重点解决病虫害防治等难题;将管护质量与收益分配相衔接,激发农户参与积极性。在参与了普安、永兴、新宁等乡镇的调研后,王计朝委员建议,重点规划1~3个省、市级林业园区,优化种植布局,统一制定和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
“做好森林‘四库’大文章需久久为功。”县政协主席何先如表示,县政协将进一步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组织、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抓重点、解难点、疏堵点,切实把“绿叶子”转化成老百姓看得见的“金票子”,真正把森林“四库”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柱。(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林君旎 张艳萍)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