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巧手织“金衣” ——四川渠县政协助力“川东草编之乡”焕发新活力

2025年09月15日 16:2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麦秆金黄铺满地,巧手编织变金衣”。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龙凤镇的院落里和社区活动中心,总能看到村民们围坐编织的场景——指尖翻飞间,原本废弃的麦秆逐渐成形,变成草帽、提篮、装饰盒……这样的画面,既是当地传统手艺的延续,也是县政协助力乡村振兴,以传统工艺赋能民生的生动写照。

作为有着“川东草编之乡”美誉的龙凤镇,草编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跨入新时代,龙凤镇草编产业曾一度陷入低谷,产品单一、工艺粗糙、销路狭窄,从业者年均收入不足2000元。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政协委员们的推动下,龙凤镇从“保技艺、育人才、拓市场”三方面发力,促进草编产业破局成势。

为留住“老手艺”,壮大“新队伍”。委员们走街串巷,遍访老工匠,记录草编技艺的7个核心环节,编撰《渠县龙凤镇草编技艺参考手册》,为从业者提供标准化指导。为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县政协协助当地积极推行“支部+协会+编织户”“企业订单+村民编织”模式,由企业统一提供原料和图纸,村民在家完成编织、按件计费,确保从业人员收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动员老工匠担任技术顾问,在社区开设“非遗课堂”,现场演示“拧、编、缠、绕”等传统技法,确保核心技艺不失传;协调县人社局、县就业局等部门专门针对留守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草编技艺“头雁工程”,每年培训500余人次,目前已培育100余位“草编能手”,形成了“骨干带新手、老手带新人”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针对以前草编产品样式单一、老旧的问题,委员们提出了从“实用”到“多元”的创新发展思路,邀请设计师优化造型,结合地方文化,融入现代审美,引导传承人在传统草帽基础上,开发提篮、笔盒、枕套、化妆盒等10余种文创产品,产品单价从10元提升至50-100元,其中“宕渠山水”系列草编装饰画,成为当地旅游纪念品的热门选择。 为进一步打通市场渠道,县政协还组织商务、文旅、宣传、市监等部门和部分委员开展专题协商,最终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发力,草编产品实现从“家门口销售”到“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的深度蝶变,线上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线下年销量超20万件。

如今,“龙凤草编”已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镇草编企业发展至30多家,年加工麦秆100多万斤,产出草编产品380多万件,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带动3000余名妇女和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

县政协主席余述容表示,下一步,渠县政协将以深化“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渠县篇章”专项行动为抓手,围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以政协之为助力渠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韩冬 通讯员任俊涛 翁雨露 )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