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办理一案 教育一片 规范一方
——江西上饶铅山县政协“赣事好商量”共护国家公园生态建设
核心阅读
铅山县政协专门组建了“生态保护协商小组”,组织熟悉林业政策、法律知识的政协委员实地调研,摸清了“症结”:部分村民对国家公园设立的重大意义和保护要求认识严重不足,甚至不清楚非法狩猎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县政协和县检察院邀请相关部门召开集中公开听证活动,打通生态法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原来逮个‘山鸡’就是犯罪呀!”近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武夷山镇石垅村村民老郑指着展板上的判决案例感叹,“说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这普法教育太及时了。”
去年,石垅村村民刘某某、贾某某等4人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抬走一只被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准备出售的途中被当场抓获。如今,受到相应处罚的村民穿上红马甲,成了巡山护林的志愿者。
让“猎手”成“护手”,变“粗放式靠山吃山”为“端牢生态饭碗”的过程中,铅山县政协充分发挥“赣事好商量”协商平台作用,凝聚起了全民守护“武夷绿”的强大共识。
“简单的执法固然重要,但治本之策在于凝聚共识、提升意识、源头预防。”去年底,县政协在与县检察院共建的“赣事好商量 听证零距离”品牌机制联席会议上,县政协副主席程艳芳了解到村民刘某某、贾某某等人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后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案件,更是提升国家公园内及周边村民生态意识的重要契机。”
为此,“助力加强国家公园生态建设”议题被列入县政协“赣事好商量”协商议事计划。县政协专门组建了“生态保护协商小组”,组织熟悉林业政策、法律知识的政协委员,深入案发镇村实地调研。与村民促膝长谈,向基层干部了解实情,摸清了“症结”所在:部分村民对国家公园设立的重大意义和保护要求认识严重不足,甚至不清楚非法狩猎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传统的普法宣传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真正触及和打动深居山区的群众。
4月,县政协和县检察院邀请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当地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在武夷山镇召开“赣事好商量 听证零距离”集中公开听证活动,共同打通生态法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非法狩猎绝非小事,使用禁用的工具、猎捕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就涉嫌刑事犯罪。”县政协委员、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黄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冰冷的法条转化为村民能理解的警示。
“我一时糊涂,以为山里的东西谁逮谁得,没想到差点坐牢。”犯罪嫌疑人现身说法,真诚悔罪认罪的陈述,让旁听的村民们直观地感受到“非法狩猎=触犯刑法”的沉重代价。
在检察官的主导下听证会达成多项共识:4名犯罪嫌疑人当场签署《生态修复承诺书》,将参与乡镇组织的植树造林、巡山护林等公益劳动;创新建立“委员﹢护林员”结对机制,组织政协委员定期(每月)深入山区村庄,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法治宣传活动;推动相关村委会将“禁猎禁伐”等生态保护要求明确写入村规民约,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长效机制。
听证会后,县政协“趁热打铁”,联合县检察院、保护区管理局、派出所等部门,在武夷山镇举办了多场生态法治宣传活动。委员们向村民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讲解政策法规;展板展示国家公园的珍贵动植物和生态价值……在宣传活动现场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在县政协主席石斌看来,这次“赣事好商量 听证零距离”协商探索了“政协搭台、检察组织、委员参与、群众受益”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达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王磊 杨丰)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