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北京市发布第四轮PM2.5来源解析结果:区域传输占比进一步增加 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达五成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 王菡娟)9月12日,北京市发布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最新(第四轮)研究成果显示,在区域和本地均实现大幅减排的情况下,区域传输占比进一步增加至57%,本地排放占比43%。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半壁江山”,占比50%;生活源位居第二大源,占比18%。
据介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持续组织开展PM2.5来源解析研究工作,于2013年、2017年、2020年,先后三次开展研究并分别于次年发布结果,为不同阶
面对大气污染治理进入“0.1微克”行动的新要求,为说清北京市现阶段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相关单位,以2024年为基准,完成了第四轮PM2.5来源解析研究工作。
第四轮PM2.5来源解析结果:现阶段北京市大气PM2.5中,区域来源占57%,本地来源占43%。其中本地来源以移动源、生活源、工业源、扬尘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0%、18%、10%和10%。相比2020年,本地来源的绝对贡献量进一步大幅“瘦身”,移动源和生活源的相对贡献进一步提高,国际特大都市污染特征进一步凸显。
相较前三轮,专家表示,第四轮PM2.5来源解析的监测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更加健全、监测数据更加翔实、技术方法更加全面,解析结果更加精细,首次实现了细分行业、细分空间和污染过程的精细化解析。实施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源解析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技术方法,多次通过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等方式对源解析的技术路线、主要结论等进行论证。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