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实践探索
创新思路举措 拓宽平台载体 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人民政协要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既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的有效举措,更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现实需要。甘肃省天水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党政所需、发展所要、群众所盼、政协所能,不断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协商平台,持续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协商质效,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锚定一条主线,把牢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政治“方向盘”
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主线,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明确联系对象和联系内容,进一步完善联系平台和联系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途径和转化渠道,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牢牢把握服务为民履职正确方向,积极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基层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有效激发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内生动力。
用好两个平台,构筑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立体“主矩阵”
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学习教育是扩大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正面效应、提升委员工作能力的“助推器”。
搭建宣传平台“直通车”。积极挖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水经验”。充分利用政协网站、政协履职App、天水融媒等线上媒体平台,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制作通俗易懂的典型案例图文、短视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矩阵,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广泛宣传。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培育一批正能量“明星委员”,利用“明星委员”的流量讲好天水故事,树立委员履职为民良好形象。
打造学习平台“加油站”。聚焦委员与界别群众共同进步,构建“委员赋能﹢群众成长﹢社会共建”的多维学习生态。一方面,针对委员履职需求,提供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政协业务知识、专业领域知识的渠道,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学术研讨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帮助委员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另一方面,面向界别群众开展政策宣讲、专业培训、技能提升等活动,开设科普知识讲座、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创新学习形式,借助线上学习App、网络课程资源库等,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为委员更好履职、群众自我提升助力赋能。
办好三个活动,打造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特色“实践场”
丰富活动载体是增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必须强化活动一体设计、联动实施。
聚焦服务办好“委员接待日”活动。把“委员接待日”活动作为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全面优化接待流程,建立委员接待日“轮值”制度,构建“预约—接待—办理—反馈”闭环机制,探索开通线上预约小程序,群众可根据委员专长提前选择接待委员,现场实行“一人一档”登记制度,详细记录群众诉求。建立问题分级处理机制和“政协—部门—基层”三方联动机制,促进政务服务平台数据互通,实现诉求信息实时共享,定期对疑难问题开展联合研判。利用视频会议、直播连线等方式,组织委员深入商圈、企业、学校等一线开展“嵌入式”接待,实现跨区域实时沟通,提升服务覆盖面。
立足优势办好界别特色品牌建设活动。注重发挥委员界别优势,以“界别特色﹢群众需求”为导向,紧扣群众所需所想,立足委员专业领域、界别资源特点以及当地发展需求,从小切口入手,开展“界别工作提升年”“界别活动周”等活动,积极开展体现界别特色、彰显界别优势的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打造培育“一界一品”履职品牌。
突出特色办好“4﹢X”主题活动。围绕“凝聚共识”核心功能,持续深化学习座谈、政策宣讲、协商议事、反映社情民意等“4﹢X”活动体系,细化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等规定动作的流程和标准,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与委员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政协履职活动结合起来、与界别群众特点结合起来,优化履职链条,深化沟通联系,创新拓展委员履职活动方式,建立问题解决与成果转化“双向促进”机制。鼓励委员结合实际拓展“X”内容,形成“基础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生动局面,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从“有形覆盖”向“形神兼备”转变。
健全四项机制,夯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长效“压舱石”
完善的制度机制,是做深做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
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履职机制增优势。按照每个专委会分别联系2—4个界别,明确各专委会与对应界别的“一对一”联系责任,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定期组织联系界别的委员以界别名义就本界别重大问题深入界别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视察调研,为以界别名义开展协商、作大会发言、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提供基础和依据;探索建立界别深度协商机制,专委会定期选择一些切口小、涉及广的协商议题,通过月协商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深度协商,进一步整合专委会和界别各自优势,形成履职合力。
健全信息收集报送机制畅渠道。以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报送为抓手,发挥信息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委员—界别—政协”三级信息收集网络,形成以市政协委员为主体、协商成果为基础、党派团体成员为骨干、专委会为依托、界别为纽带、县区政协为协同的信息收集机制,定期报送一批重点界别社情民意信息,更好服务党政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定期组织召开信息策划座谈会、信息选题会商会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信息收集报送的针对性、时效性,推动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工作提质增效。
健全履职报告机制压责任。实施“年度述职﹢动态汇报”的双轨报告制度,委员每年向政协常委会提交书面履职报告,详细阐述联系界别群众的数量、解决问题的案例、参与界别活动的情况;每季度主动向对应专委会汇报履职情况,分享阶段性成果与经验。同时,组织界别群众代表参与委员述职,听取群众对委员履职的评价与建议,通过公开述职和群众监督,增强委员履职主动性和责任感。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活力。积极探索立体化多维度的委员履职考核方式,不断完善委员考核工作方案,制定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优化考核流程,将走访群众数量、提案及社情民意提交质量、界别活动参与度、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评价,定期调研考评,注重结果运用,在委员个人年度履职档案中全面反映,将考核结果与委员连任推荐、评优评先挂钩,形成创先争优的鲜明导向,更好激发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