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行业
湖南慈利:棚上发电金叶香,棚下共筑振兴路
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板下整齐排列的烤房内,金黄的烟叶正散发出醇厚的焦香。这些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能量工厂”,正悄然改写湘西北山区的产业图景。
光伏赋能烤房,技术破解产业痛点
烤烟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但传统烤房能耗高、设施老旧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2024
面对这一情况,张家界慈利县人民政府与张家界市慈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合华能等能源企业,将灾后重建与光伏改造同步推进:利用光伏板替代传统顶棚,既解决防水需求,又为烤房注入清洁电能。短短数月,全县光伏发电烤房顶改造800余座,面积约7.4万平方米,年租金约32万元,年发电量约1200万度,实现“棚顶发电、棚内烤烟”的循环模式。
“以前的老烤烟房主要是支持烤烟产业的发展,现在的新烤烟房屋内烤烟、屋上发电,不仅维持了烤烟产业的收入,还增加了光伏发电的收入,而且没有增加额外光伏用地,实现了‘一房多收’。”说到杨柳铺服务中心的烤房顶上光伏发电项目,杨柳铺
经济生态双赢,产业管理持续延伸
在绿色发展理念和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标指引下,慈利烟草大力开展光伏改造,通过多维度增效,“光伏发电”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经济账上,烤房被赋予“一房三用”功能:烟叶采收季烘烤金叶,闲置期转为食用菌培育基地和稻谷烘干中心,设施利用率提升60%。村集体收获长效“阳光红利”,仅燕子桥村的光伏租金,预计25年内增加集体收入 100万元,另外带动近50户村民就业。
生态账上,减排效益更为显著,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每年单座烤房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吨,颗粒物排放降低90%以上,推动绿色农业与“双碳”目标衔接。同时,结合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等,真正形成“绿色烘烤+循环农业”新模式,助力乡村生态修复。
同时烤房屋顶的光伏板防雨降温,搭配温湿度传感器,精准调控烘烤曲线,烟叶损毁率大幅降低,显著提高了上等烟比例,实现了种烟农户与村集体的双增收;通过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了一地双用;统筹原光伏运维团队与烤房技术员队伍,成立县烤房光伏管护中心,培训“光伏+烤房”技术员,实现了产业链条升级与烤房管理创新。
政企农合力,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图:数字化管理平台
烟叶产业是慈利产业融合的起点,围绕烟叶核心,全县构建起“政府搭台、企业赋能、农民主演”的协作网络。
华能电力与县烟办签订总协议,县烟办和对应村集体签订管护协议,将烤房所得租金用于烤房设备的维修、管护,由县烟办制定烤房光伏发电项目管护实施办法、细则,最终实现电力部门、县烟办、烟草公司、烟农等多方共赢局面。
在此基础上,张家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发智慧烘烤平台,对接现有烤房自控仪物联网,实时掌控烤房编号、位置、干湿球温度、运行曲线、单杆烟重等全维度数据。大幅提升烘烤管理的便捷性、及时性、精确度,减少人工巡查强度,有效保障烟叶烤后质量,提升精准测产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我种了快10年的烟了,早些年都是用柴、煤来烤烟,要日日夜夜地守在那里,有时候温湿度控制不好,一房烟就烤坏了。现在有了智慧烘烤,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关注烤房动态,所有的情况一目了然,有问题就会及时预警,烤出来的烟叶质量真是
从传统烤房到“光伏+烤房”综合体的升级,助推了慈利县“金叶子”与“绿能源”的有
编辑:鲁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