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民政协报·福建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要闻
让“+ AI”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新质发展
——访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
“当前,AI(人工智能)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方式变革,被明确纳入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范畴。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迈向智能化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命题。”对此,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对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通过“传统产业+人工智能”,即“+AI”的方式,促进自身转型升级。
这是未来发展的破局之道,亦是大势所趋。在阮诗玮看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多元的内部需求,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巩固提升竞争优势也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加快“+AI”转型升级步伐,已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现新质发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
“传统制造企业的‘+AI’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制造全价值链,将有力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跃迁。”就此,阮诗玮提出四点建议。
其一,构建分层分级的“+AI”转型支持体系。尤其是强化政策赋能,建立“AI转型-财政补贴”联动机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人工智能转型的支持力度,在AI改造、AI算力、AI应用专项人才等方面进行专项支持,降低企业“+AI”转型成本;强化平台筑基,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和信息通讯产品供应商建设区域性行业应用云平台,鼓励高校院所、企业自有算力接入平台,形成规模化智算算力调度和供给能力,夯实行业智能化生态根基;创新标杆引领,遴选一批制造领域“+AI”示范企业,加大奖补力度,形成可复制的轻量化改造方案包,助力域内其他企业少走弯路,加快转型步伐。
其二,建立可持续的“+AI”转型推进机制。特别是加快实施“AI诊断科技特派员”赋能计划,实施专项“AI诊断科技特派员”赋能计划,组建懂技术、懂政策、懂企业的专家服务队伍开展“AI诊断”,帮助企业解决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快设立“+AI”转型效果动态评估体系,遴选单位能耗、订单交付周期等若干项典型指标纳入考核,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及时了解企业的转型效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奖补重要依据。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智改贷”产品,对“+AI”企业给予LPR利率下浮一定基点的优惠,为企业的转型提供资金保障,推动企业持续进行人工智能转型。
其三,开发适配行业特性的技术应用范式。积极推广共性设备智能化方案,推广嵌入式AI控制器等设备智能化应用,研发共性设备智能化方案,对现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传统设备的升级换代;积极拓展高水平应用场景,遴选并培育一批垂直领域专用AI模型和应用场景项目,给予指导、补贴和奖励。此外,进一步打造高端交流平台,支持举办行业“+AI”应用领域的科技创业大赛、科技招商等活动,促进产业供需精准对接。
最后,培育数字化转型生态共同体。全面推进高层次产业人才共育,积极参与区域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具备AI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强化高质量数据共享,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建设、开放、复用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建立一批通用和专用语料库,推动产业数据垂直应用,打破企业间数据壁垒;推进行业性标准共建,明确通用性、行业性技术规范,提高AI技术应用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健康发展。
“我们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实践中让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更好地‘双向奔赴’,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作出新的贡献。”阮诗玮如是说。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