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丹青颂华诞”阿瓦提刀郎农民画展览在京开幕

2025年09月17日 18:29  |  作者:郭海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郭海瑾)9月16日,“丹青颂华诞”阿瓦提刀郎农民画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幕。

开幕式开始前,一段热情洋溢的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率先登场,舞者们以明快的节奏、鲜活的表现力展现着新疆的地域风情,灵动的舞姿为展览拉开了喜庆的序幕,也让现场嘉宾提前感受到了来自阿瓦提的活力与热情。此次展览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既是阿瓦提县献上的文化厚礼,也为首都群众搭建起读懂刀郎文化、见证新疆发展的艺术桥梁。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相关领导,阿瓦提政府、绍兴市援疆指挥部相关领导及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

GetAttachment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阿瓦提县委副书记、绍兴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赵伟龙在致辞中分享了“中国棉城”里刀郎农民画扎根生活、蓬勃生长的发展故事,展现了援疆力量为当地文化传承注入的强劲动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对刀郎农民画的艺术价值给予高度肯定,称其为“农民画艺术沃土上的珍贵成果”,并表示将推动院校与阿瓦提县深化文化交流。

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洪潮从专业视角表示,刀郎农民画最动人心魄的特质在于其“源于生活、归于本真”的艺术表达——没有刻意雕琢的技法痕迹,却以饱满浓烈的色彩捕捉棉田劳作的肌理、节庆欢聚的热烈;没有程式化的创作框架,却用质朴直白的笔触勾勒出各族群众的生活百态。这种扎根乡土的艺术形态,既是中国农民画谱系中极具地域辨识度的分支,更是民间艺术生命力的鲜活佐证,其传承与发展为当代民间美术研究提供了宝贵样本。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在讲话中强调,刀郎农民画从来不是孤立的艺术创作,而是新疆70年发展变迁的视觉注脚,更是文化润疆战略的生动实践。从画作中可见的棉田丰收图景,到各族群众共庆佳节的场景,每一笔都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温情,每一幅都承载着共同发展的期盼。这种以艺术为纽带的文化表达,潜移默化地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边疆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情感支撑与文化根基,更为民间艺术服务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

随后,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致辞。他表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特殊节点,这场农民画展具有超越艺术本身的深刻意义。刀郎农民画以“人民的视角”记录时代,用“乡土的语言”歌颂华诞,既展现了新疆大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盛,更印证了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发展奇迹。作为曾深耕文化领域的工作者,他深感民间艺术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而此次展览搭建的京疆文化桥梁,不仅让刀郎文化走进首都视野,更让各族群众在艺术共鸣中深化情感联结,为新时代文化交流写下了生动注脚。

王蒙在讲话结束后,特意走向受邀前来的农民画家代表,与他们亲切交流。他笑着说:“我在新疆生活了16年,生活就是最好的创作源泉,你们用最质朴的方式,把新疆的美、把各族群众的幸福都画出来了。”他还关心地询问画家们的创作条件,鼓励他们继续深耕乡土题材,让刀郎农民画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农民画家们激动地向他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

此次展览以7米长卷《明月映天山》为视觉核心,作品以恢宏的笔触勾勒出天山绿洲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同步展出的70幅主题画作,以质朴笔触与鲜明色彩,讲述了阿瓦提各族群众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生活改善中的鲜活故事,全景呈现70年来的发展变迁。

GetAttachment (1)

展览展出的部分农民画作品

为打破传统画展的静态局限,展览创新设置“静态+动态”沉浸式体验模式:每日开设慕萨莱思专场推介,刀郎民间艺人现场弹唱刀郎木卡姆、欢跳刀郎麦西热甫,让画作中的场景“活”起来;现场还陈列着优质棉制品、特色果品、嵊州小笼包等当地特色产品,观众在赏画之余可近距离感受阿瓦提的物产魅力与文化创意。

据了解,此次画展在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指导下,中共阿瓦提县委、阿瓦提县人民政府、绍兴市援疆指挥部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办,旨在借助北京文化中心的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刀郎农民画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活动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艺术载体让更多人走进阿瓦提、爱上刀郎文化,为京疆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