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慈善助力绘就民生新图景
——各地积极开展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活动掠影
今年9月5日,我国迎来第十个“中华慈善日”。连日来,全国各地紧扣“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慈善活动,推动慈善事业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让慈善暖流浸润社会肌理,以向善的力量赋能美好生活。
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慈善文化的滋养引领。“中华慈善日”前后,各地纷纷围绕慈善文化“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要求,创新载体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让“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理念蔚然成风。
在天津,市慈善协会组织骨干力量深入街道社区、重点企业,通过政策解读、资料发放、现场咨询等方式宣讲慈善法,把慈善知识送到群众身边、送进企业一线,推动慈善理念从“知晓”向“认同”“践行”深化。
在河南,通过慈善捐赠、慈善文化“五进”活动启动、宣传片播放、文艺表演等形式,充分展示河南慈善在参与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中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在广东,9月广州市的“羊城慈善月”与“中华慈善日”同频共振,32项特色主题活动陆续铺开。“点亮一盏灯温暖一座城”活动举行期间,夜幕降临,广州塔等城市地标为慈善点亮灯光,“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善城广州 人人慈善”等标语滚动闪现;广州各区也依托地标资源,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矩阵立体发声,让慈善温度看得见、传得远,彰显“粤”慈善“粤”温暖的城市特质。
慈善的生命力在于回应群众的需求。连日来,各地以“中华慈善日”为纽带,创新慈善服务模式,推动慈善资源向民生短板倾斜、向基层一线汇聚,让善举精准对接群众的急难愁盼。
在上海,“中华慈善周”与“中华慈善日”同步启幕,近40场特色活动形成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热潮:“久久——爱的幸福节”慈善集体婚礼传递文明新风,社会组织公益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善治活力,“一杯咖啡的温暖”“福彩筑梦——慈善City Walk”等活动让慈善融入日常,实现慈善与民生、文化、社会治理的多元融合。
在重庆,由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潮江北·益起来”公益创投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如期举行,50个聚焦民生痛点的微公益项目正式落地。这些项目以社区为阵地,通过建强服务队伍、丰富服务场景、优化服务供给,推动社区服务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型,切实提升群众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在湖北宜昌,“宜善行”小程序于“中华慈善日”当天正式上线。该平台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构建起“需求采集—资源对接—服务落地”的闭环体系,市民通过微信即可完成捐赠、求助申请、公益互动等操作,让慈善服务更便捷、更透明、更高效。
在山东青岛,“爱满山海”十大公益慈善项目集中发布,“记忆守护·让爱回家”“点亮星星”“青暖助·慈善救急难”等项目涵盖敬老、扶幼、助困等关键领域,为爱心企业与人士搭建起精准行善的坚实平台。
榜样是时代的引领,更是慈善的火种。“中华慈善日”前后,多地举行表彰活动,致敬慈善路上的先行者,以典型引领激发全社会向善动能。
在浙江杭州,“中华慈善日”当天举行的第八届浙江慈善大会上,对第八届“浙江慈善奖”获得者进行表彰。来自慈善楷模奖、个人捐赠奖、机构捐赠奖等七类奖项的共122个先进个人、项目与机构获奖。作为浙江省公益慈善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浙江慈善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其表彰的先进典型持续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在辽宁沈阳,为表彰公益慈善领域的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第四届“辽宁慈善奖”颁奖仪式在“中华慈善日”当天举行,12名慈善楷模、13个慈善项目、9家捐赠企业、6名捐赠个人及5名慈善工作者获此殊荣。一系列表彰活动,不仅彰显了对慈善力量的肯定,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让“人人可慈善、处处有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慈善日”到“慈善周”再到“慈善月”,各地正以“中华慈善日”为支点,不断完善慈善资源对接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深化社会融合,推动慈善从“阶段性活动”变为“常态化实践”,让向善力量持续涌动,为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注入不竭动力。(记者 赵莹莹)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