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常住老年人口首破500万——

北京今年将新建五十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2025年09月18日 09:09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记者从9月9日举行的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上获悉,截至2024年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达到5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5%。为进一步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北京今年还将新建集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社区餐厅、集中照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伟表示,当前北京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高龄化持续、区域不均衡、老年抚养比上升”四大特点,其中80岁及以上“老老人”数量持续攀升,且绝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

针对这一现状,2024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强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养老机构608家、床位10.9万张,已形成“10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00余家养老照料中心﹢15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三级服务网络,面向广大活力老年人推出“冬南夏北”旅居养老,促进银发经济向多元业态发展。

针对80岁以上“老老人”服务刚需,北京推动建设运营2.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家庭照护者云助行动,累计为4.3万名家属、保姆等家庭照护者进行专业赋能,全市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666家,覆盖超过九成的城乡社区,453.4万名老年人受益。

“10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分布在71个街道、34个乡镇,已成为老年人获取综合服务的首选。”杨志伟表示,2025年新建的50家中心将优先布局老龄化程度高的街乡,逐步实现城区街道全覆盖。未来北京还将从四方面发力:完善系统协调的政策制度体系、健全专业普惠的服务保障体系、创新动态全息的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知老乐老的社会参与体系,挖掘老龄社会发展活力,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

论坛期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北京市银发经济消费需求调查报告》《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报告》等一系列养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集中发布。这些报告显示,北京银发消费已呈现“重健康、重精神、重品质”的特征,500余万老年群体正推动银发经济从“基础养老”向“品质享老”转型,其中养老科技领域优势显著——北京业务涵盖养老科技的企业达4516家,占比24.75%,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养老机器人、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实现多项创新突破。

“科技赋能,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创新便利。”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陈建领表示,当前养老机器人、智能科技产品正逐步进入机构与家庭,建议科技企业依托更多数据优化产品,拓展助老服务场景。论坛期间,多家养老科技企业发布针对老年人居家照护、出行等痛点的创新产品,为老年生活提供新选择。

此外,2025京冀对口支援“银龄行动”在论坛上正式启动。该行动将搭建区域协同的“银发桥梁”,鼓励老年人才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跨省援助,以“老有所为”诠释积极老龄观,助力区域老龄事业协同发展。(记者 赵莹莹)

编辑:廖昕朔